第一百三十三章篮球队黄舒然当然得帮忙,从另一方面说,南都经济开发区,也需要一些临时工队伍,例如清洁,例如守夜,虽然有环卫局,虽然有警察局,还是不如自己的队伍用的舒服,其他像收拾花花草草,浇浇水,松松土,都是需要人的。那么,让张奇的人进来,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至于说黄舒然管不着这个,这个是行政办公室的人负责的,根本不重要,难道说与杨华杨书记的关系好,只是说说的吗?
于是又有三十多个工作岗位,被张奇张贴到了公告栏,这些职位绝大部分是辛苦活,出劳力的,这个张建东显然有发言权,这不,张建东就站在张奇面前,死磨硬泡,希望能将清洁卫生的活给他一个,这是赚钱最多的活了。
让大学生们去做这些低级的苦力活,听起来,好像很难,不过,其实,从者如众,趋之若鹜。这是因为,公告栏中明确说明,表现好的同学,毕业后,有优先进入南都经济开发区工作的机会,南都经济开发区的党委政府每年都从大学中找那么几个优秀的人才,还有很多入驻的企业,那可是外企,也是会定点招人。
这样的机会,谁不会把握?
按照张奇的设计,为开发区服务的兼职工作大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你上课的时候,别人会为你顶上,无论如何,不会造成用人时没有人的情况,除非全校开大会。
这样的轮换制度,受到黄舒然的赞扬。
按照惯例,协议还是直接与勤工助学部签,工资也是打给部里,由部里再进行分配,这个部里的工作量就有点大了,首先,三十多个职位,其中有二十多个是需要轮换的,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七八十人才能满足用人要求。考核就是很大的工作量,依靠手写表格,那简直是不可现象的任务。
张奇又把自己从威显带来的手提电脑贡献了出来,学院里有电脑吗?有,有一台,是院长用的!
先进的武器,手机,电脑,统统被贡献了出来,而且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整个团总支的办公室,纷纷攘攘,让其他的学生干部无法干活,人太多了!
邓映和将教研室的一间大房子贡献了出来。经济管理学院的教研室,实际上是一个平时空着的大院子,四四方方,中间是块空地,四周就是平房。除了大四学生会在这里搞课题研究之外,绝大部分时间是空着的。
从楼上搬到平房,张奇的五个干事,兴高采烈,这就像创业的公司有了办公室一般,在这里,他们是绝对的主人翁。
每个人不白忙,基金的部分费用,就是要酬劳他们的。所以,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有些收入,应当高兴!
这两样事情下来,经济管理学院的贫困生们,终于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目标,上百人,就算每天十元,一个月下来,也有三万的总体收入,这甚至相当于一个不错的公司的流水了。拜托,这还不到新世纪呢!
名声大噪,别的院系的勤工助学部也纷纷来学习取经,于是,张奇未雨绸缪,家教市场的操作模式,实在是太容易被复制了,宣传地点,才是真正的制高点,张奇没有再去求宣传部长,自己挥毫泼墨,书写了一张招工海报,继续聘请干事,走进社区,与居委会沟通,全面占领社区公告栏,回过头来,再与这些前来取经的其他院系的勤工助学部门商谈,将多余的机会让给他们,他们从事家教工作的人,直接编入经济管理学院勤工助学部的家教队伍里,优选劣汰,打造成一支专业,有影响力的家教团队。
范围越来越广,不只是普通的课程家教,甚至有特殊才能的大学生也被单独拿出来,形成专业的小众化家教,例如钢琴等。
越做越多,张奇却逐渐甩手,走向了规模化,体制化,最早进来的那个唯一的女干事,肖虹,就成了总经理的角色,她被张奇赋予更多的权利和权限,并多次让她自由发挥,这个本来有点羞涩的女孩,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就变得条理很清楚,处事果断,带领着团队的发展,看起来,很靠谱。现在,光干事,勤工助学部都有三十人了!
一个多月后,随着斐然的成绩,原先唧唧喳喳的不满张奇的学院的学生干部,开始服气了,这人太妖孽了,这还不算,关键是,学院里的学生活动资金,也不是那么富裕,勤工助学部的钱,就被盯上了,偶尔搞个学生活动,例如演讲比赛,你得准备奖品吧?只能求上门来,找张奇。张奇也吝啬,本来,基金的使用,没有明确的方向,只要是有益的,张奇也会斟酌答应,直接给钱。
体育课,张奇被体育老师叫住了。
“张奇,你会不会打篮球?”体育老师姓王,是校篮球队的教练兼领队,这在职业篮球中,这相当于总经理兼球探兼教练的角色,一个人一肩挑的。
“王老师,会一点。”张奇很谦虚,其实,也不是很谦虚,张奇的身高,体型都不错,可初中时整日忙乎舒世的生意,学校都很少去,篮球更没有摸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