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跟在桂太郎身后进来的这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人,明治在心里不由得一笑,其人头发很短,脑门的左上方不知道什么原因还少了一块毛发。双眼很小,但是瞳孔中却不时的泛着精光。有着不符合黄种人种生理特性的高挺鼻梁,鼻孔下面是一簇斯大林式的胡子。
不愧是有“鼠公使”绰号的人物啊。虽然盗窃情报的行为很是不好,但是前提是为了国家大义,那又另当别论了。更何况又有哪个国家敢拍子胸脯说其国没有特工呢?
虽然脸部器官结构排列组合的略显得有些难为情,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他的脸型和身上穿着的黑色燕尾服统一起来却给人特别有精神的感觉。
只见他走到了距离御桌五六步的地方停了下来,脸色显得很是平静,只是如果有人靠近仔细看他脸部的话,会发现他脸上的肌肉正在微微颤动。很正式地正对着明治天皇深深的鞠了一躬。
在他鞠躬礼毕之后,明治天皇微微对他点了点头。
“天皇陛下,其实在俄法德三国联合干涉帝国归还清国辽东半岛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臣也支持‘满韩交换论’。”
“当时要想缓和帝国与俄国在朝鲜问题和清国满洲问题上的矛盾只有两个可行的办法:一就是帝国先单独与俄国进行交涉,以承认俄国对清国满洲的支配权作为代价来换取俄国承认帝国在朝鲜的支配地位,即所谓‘满韩交换论’”。
“但是很快我就失望了,俄国利用干涉还辽有恩于清国政府,急剧加快东进步伐,在清国大肆攫取各项权益,缔结中俄密约,设立中俄银行,敷设东清铁路,租借旅顺大连,现在更是利用义和团事件占领了整个满洲。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俄国在远东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在满韩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态度使微臣认识到单靠着帝国自身来和野心勃勃的沙俄讨价还价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了”
“所以,微臣转而考虑第二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在欧洲列强中寻求盟邦,以期遏制沙俄在远东的势力扩张。欧洲当时可以作为帝国选择的强国有三个,那就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很显然法国不可能,因为法国是俄国的盟友;德国因为俄国皇后的关系也不可能完全支持帝国”
“当时能够给予帝国支持的国家只有英国,而且也只有英国是真心想要遏制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因为自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就一直致力于在远东扩张势力,而这种行为必然威胁到在清国有巨大利益的英国”
“所以英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在东亚挑选可以作为盟友遏制沙俄的对象,那个时候能够有能力担当他们盟友的候选人只有两个:大日本帝国和清国,但是英国只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两个显然太多了。”
“如何才能知道谁更强大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帝国和清国打一场战争,优胜劣汰。可笑清国李鸿章那个‘糊裱匠’还天真的认为英国会为高升号上死去的五名英国人报仇转而支持他们共同对抗大日本帝国,真真是太愚昧无知了。。。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被列国瓜分那简直就太对不起他们统治者的智商了”
“日中战争的结果是帝国大胜,所以英国选择盟友的条件帝国已经基本具备了。但是由于当时远东局势还不太危急,所以不具备结盟的时机”
“但是现在结盟时机已然完全成熟,甚至不止英国需要和帝国结盟,就连德国也要急着与帝国结盟。1897年11月1日,德国政府以山东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进入胶州湾,清国政府不战求和,1898年3月6日,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租期99年,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和开采沿线矿产。所以这次沙俄占领整个满洲不仅威胁到了英国在清国的利益,也威胁到了德国在清国的利益”
“英国和德国现在急需一支有后续作战能力、战力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帮助他们遏制沙俄在远东的军队,而帝国就是这个唯一的选择”
“当然我们大日本帝国也急需要缔结三国同盟,理由有三:一、在远东针对俄国的三国同盟可以巩固帝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帝国与俄发生冲突的时候,以英德联合的力量足以使法国严守中立”
“二、当帝国与俄国有事之际,如果没有他国援助日本,日本在华南的利益将会陷于危险。若借三国同盟订立适当的协定,在此种情况出现时,该协定将会起到保护帝国利益的效果”
“三、三国同盟的目的,不过是在远东保持势力均衡,所以丝毫没有使帝国卷入欧洲变局漩涡之中的危险。即使以后欧洲爆发大战,大日本帝国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服自己出兵欧洲来帮助所谓的盟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