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辉煌成就PS:昨天有事耽搁了,大大们,骚瑞。
随着道路的延伸,甘省电网迅速膨胀到乡村一级。殷商推行的“送电下乡,明亮甘肃”工程,终于赶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正因为拥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再加上殷商指使科技厅向民众大力推广工业生产技术,各大工厂亦开始把配套的零配件生产向下游加工企业转移,甘省境内的乡镇企业逐渐发展起来。至此,甘省终于拉开电器化时代的帷幕,迎来了二次工业革命。
正是因为配套产业逐步发展起来,起点城与西固工业区各大企业的生产,亦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譬如T型车,从前年不足十万辆的产量,迅速突破五十万辆,去年更是实现了百万产量的大跃~进。
不过,如果与中小型运输车辆相比,T型车的增幅就显得有些落后了。特别是殷商此前并不注重的微型货车,眼下不知有多少人在排队等着提车。狠狠心两吨半的装载能力还是颇为诱人的。
殷商深知国人的劣根性,哪怕是微型货车,一样是按照普通卡车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所以说这个微货质量绝对是杠杠的,哪怕是超载一倍,也不用担心其半路趴窝罢工。
优厚的工资待遇,良好的生活条件,甘省已经成为大清最具吸引力的仙家圣地,人口数量迅速突破千万大关,大有一举恢复同治年间辉煌的架式。为了安置这些新进人员,殷商不但把起点的红利全部贡献出来,就是美国墨家集团亦动用大量的资金收购粮食、牛奶、肉食、禽蛋等生活物资。
至此,起点大学城、金城大学城等教育机构,再也不必担心生员问题。实际上凡是前来甘省淘金的人员,鲜有不主动参加培训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知识水平的高低完全和自己的收入挂钩,他们可不希望干同样的工作,自己的收入却比别人差一大截。都是两个肩膀扛一脑袋,真要出现那种情况,你说丢人不。
两千多年的奴化教育,国人的思想渐渐僵化,大家都被统治阶级养成了任人宰割的绵羊。要说列强打开中国大门的正面作用,想来应当算上思想解放这一条。虽然国人大多仍旧懵懵懂懂,他们麻木的神经终于泛起了一丝活力。
半个多世纪的耻辱经历,国人终于从天朝上国的虚幻中醒来。眼下,不再愚钝的他们缺的就是一个机会。既然甘地已经出现阳光,大家前往追寻就是。哪怕是飞蛾投火,总还有刹那间的辉煌。
身为长期沐浴在和谐荣光下的新时代青年,殷商深知掌控舆论的重要性。随着道路与电线与的延伸,甘省境内的有线广播系统开始深入每个家庭。除此之外,无线电广播亦得到大力发展,奔腾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矿石收音机眼下是供不应求。
殷商以《西北日报》作为政~府的喉舌,向广大民众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以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此外,民间亦有《西北商报》这一通俗亦懂的报纸,向民众传递各种资讯。
殷商出资创办了《科学与探索》,这本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科学与探索》杂志的宗旨。
在殷商的大力推动下,诸如《汽车之友》、《服装与设计》、《无线电》等等专业刊物,亦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甘省发芽扎根,进一步促进了甘省的工农业生产与技术进步。
为了方便快捷地传播知识与信息,殷商指使文化部简化汉字,推行标点符号,并更改了竖排这种延续数千年的排版方式。随之,各种科学普及书籍与文学著作等等,成为甘省民众最为喜爱的出版物。
“我的目标就是让甘省民众可以自豪地向国人宣称——咱是文化人。”殷商如是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殷商的大力引导下,甘省的工农业生产终于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不必象以前那样,一直都是由殷商提供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为了保证起点城与兰州的农副产品供应,大型农场种植、养殖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发酵法猪牛养殖技术,农场集中养鸡技术,牲畜圈养技术等等,纷纷在甘省境内推广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