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觊觎币权PS:今天被交警逮了,罚了好几百,而且还差一点被他们送去吃十五天牢饭,真是倒霉啊。大大们,多给几张票标安慰俺那颗受伤的心。
正如威震天所说的那样,殷商就是一招人讨厌的葛朗台。只要是往自家里扒拉,那随便怎么做都可以。一旦别人想占他的便宜,说不得对方的骨头都可能被其敲了吸髓。
说起来两宫与皇上就是很好的例子。别看殷商为了他们此次西狩出钱又出力,而且还把花费上百万两银子修建的西安行营无偿赠送给对方,实际上,殷商从他们身上获得的收益真地是罄竹难书。呵呵,非贬义的哦。
姑且不说殷商已经取代饶应祺成为陕甘总督,位居满清八大疆大吏之一,经济上殷商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满清第一大搬家公司,威震天以及殷商的手下几乎把帝都与天津数百年积淀地财富全部搬空。为上,威震天可没少念叨殷商这个守财奴。
不过,与之相比,殷商则更为看重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积淀的文化遗产。就在联军攻打帝都的同时,殷商指使自己的手下对这座千年古城的皇城、衙门、官府等地大肆抢掠。无数珍贵的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几乎都被搬到梅奥小镇,成为殷商一人的收藏。
据说,仅嵩祝寺一处,安西军就收缴了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镀金铜缸,亦成了殷商的战利品。
望着眼前堆积如山多达两百余万册的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殷商笑地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与那些阿堵物相比,这些才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财富。
“老威,《永乐大典》在哪里?《四库全书》咱们搬了几套?”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以遭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要不是殷商指使威震天赶在八国联军之前出手,这批人粝文化遗产绝对会联军大肆损毁丢弃。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剩下这六套此刻全堆在殷商面前,正散发着浓重的墨香。
“大爷我都亲自出马了,当然不会给他们留下一册。考虑到乱世将至,诸多文献资料很可能会湮没在兵荒马乱之中。所以除了皇室与朝廷的那些典藏,我还顺便在其它王公大臣们府上转了一圈,收获惊人啊。”
殷商一竖大拇指,“嘻嘻,是不然你凭什么能够自称大爷呢。”
正是由于安西各方通力搬家,把大清几百年积累的财富与典藏转为殷商的私人收藏,此前斥资数百万的某猥琐男才会整天笑嘻嘻,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比较而言,他在两宫与皇上身上的投资根本不值一毛。
除了经济文化文化方面的收益,殷商亦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掀起安西军实战练兵的热潮。当一辆辆满载胜利果实的重卡返回甘省之后,一队队全套武卫军装备的安西军随车开往京津地区。
在安西特种兵的引导下,这些“武卫军”纷纷奔赴前线,与四处劫掠的联军展开激烈的交锋。一时间秦皇岛、山海关、天津周围、保定、张家口、井阱、娘子关一带硝烟四起,四处劫掠之联军的损失那是直线上升。瓦德西不得不一再要求滞留齐齐哈尔的俄军快速南下入关,以缓解京津地区八国联军的压力。
安西军在直隶地区实施的特种作战,一直持续到冬雪飘飞之时才结束。在此期间,只要一到天黑直隶一带那就是安西军的天下,三两百洋鬼子根本不敢夜行。哪怕是守城,他们也是躲在城垛之后,不敢露头,生怕安西军的狙击手送他们魂归天堂。
即使如此,这几个月下来,前前后后死在安西军手中的侵略军不下三万。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联军投入战区,朝廷方面亦是投降派占据上风,他们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残酷镇赉各方反抗力量,安西军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地越来越小,人员的伤亡开始大幅上升。
最关键的是,那些联军已经被打的聪明起来,只要出行绝对就是五百人以上的大部队。结果,安西军很难再象以前那样,轻易就可以猎杀到他们。此时,随着援军一拨拨抵达,盘踞帝都联军的实力再也不复此前之单薄。面对已经增加到将近十万的侵略军,殷商决定安西军大部撤离京津,把战场扩大到整个直隶。至于京津两地,殷商只留下很少一部分特种兵,伺机寻找实战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