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清王朝危危欲坠,不过在国人的眼中,这黄马褂还是颇具威力。再者,名义上殷商还是二等虾,怎么着也算是天子近臣。闻听钦差大人途经此地,赵有正早早就迎到炒面庄,就等着接驾来着。
“赵将军,河湟日渐糜烂,乱匪随时都可能冲过扁都口。我认为你部应当在扁都口择一险要建立坞堡,而不是空负皇恩,龟缩在民乐装驼鸟。”
“钦差大人,不是我不想,而是暂时还不能。我部是新军,那些大头兵刚放下锄头没两天,暂时还无法对抗乱匪们的冲击。眼下我正组织人员抓紧训练他们,而且效果还算不错。我想再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将士们就会具有一战之力。到那时,我们就会主动出击,寻敌作战。”
“谋定而后动,看来赵将军颇有儒将之风采。这样,我们一起去军营走走,顺便给大家鼓鼓劲。”
“钦差大人,这个,这个……”
“呵呵,赵将军不必担心,我也是带兵之人。此前河湟征战月余,一直都是和士卒同吃同住。”
“大人英明。”看来赵有正颇识用兵之道,这句称赞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赵将军,咱们做奴才的,在外当然不能丢了主子的面子。这是五百两银子,你让军需官买些酒肉,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代表太后老佛爷慰问士卒事小,殷商的目的是挑刺与摸底。一来可以借机向赵有正施加压力,以便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占据主动;二来就是要看看他们有多少家底子,自己能捞多少油水。
说到底,殷商就是想看看能否与其进行军火交易。这支新军成立还不到俩月,眼下朝廷也是无银可拨,想来什么都缺。不过最缺的可能就是枪支弹药了,毕竟河湟动荡,大军纷纷出动,估计仓库早就抖落空了,哪里还有军需物资支援赵有正。
当然,民间并不缺军火掮客,那些来华的洋大人们哪个不私下里鼓捣这些玩意。不过,军火物资毕竟属于管制物品,而且甘肃又位于西北内陆,洋大们很难辐射到此地。
关键是大清自给能力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军火供应问题。此刻,龟山下的汉阳枪厂还没有正式投产,就是那种落后的老套筒都没地儿买。因此,军火短缺现象并不是有钱就能够解决的。
此刻,殷商准备当一回活雷锋,为赵有正他们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
没想到赵有正的心还挺大的,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他竟然招了一千三百多名新兵。尼妹的,这不是短我们起点城的根基么。不过,对方既然能够做这一步,那就说明他的招兵方法一定有可取之处。
“钦差大人,这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我是用本乡人守本土的办法建军的。我的兵全是本地的乡民,他们当兵的目的就是维护本地的安宁,保护自己的亲人。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训练都是非常刻苦,我才敢向大人保证几个月之后他们就会拥有一定的作战技能。”
“我看他们全都拿着木枪在训练,鸟枪都没几杆……”殷商开始有目的忽悠起来。
“唉,别提了。杨总督倒是给我批了一批枪械,可是仓库中啥也没有,现在只能先这样喽。”
“河湟动荡,朝廷四处用兵,军需物资不短缺那才不正常呢。”殷商示意巴根把身上95K递过来,“赵将军,你看这枪咋样,如果需要的话我倒有些门路。”
赵有正应该是军旅出身,而且和陕甘总督府有一些关系,对于各国枪械的了解并不比殷商差多少。这家伙亲自动手测试这种95K的性能,很快就满脸喜悦地返回校场。
“钦差大人,这是哪个国家设计制造的极品步枪,其性能比我见到的任何枪械都要优秀。就是大清刚刚引进的毛瑟也赶不上它。”
狗屁毛瑟,不过是1888式委员会步枪,能和正宗的毛瑟98K相比么。
“赵将军,我也不清楚具体是哪个国家制造的。不过,应该和大洋彼岸的美国脱不了干系。”
赵有正急切地问道:“钦差大人,这枪有现货么,一支多少钱?”
“货源不用愁,最近对方就会交一批货。只是这枪可不便宜,一支一百两,配弹一千发。不过性能你不用担心,你看我的人都使用这种步枪,在此前剿匪的过程中可是占尽了便宜。”
“嘶,一百两一支?这价格可真不便宜。不过,如果从性能方面来讲,它确实值这个价。”
“如果订货量比较大,一两个月以后交货的话,价格应当能够便宜一些。”
“不不不不,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钱都是小事情。殷大人,我希望这批货到了之后,你能均一部分给我。你放心,我可以出一部分协调费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