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威震天这个大拿出手,那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到六月底,非但105MM轻型榴弹炮和92步兵炮定了型,就是81MM的迫击炮亦被威震天与南柯搞了出来。与前世不同的间,由于使用Z1型合金作为原材料,这些东东的重量全部被降了下来。象新定型的03式105MM轻型榴弹炮全重只有926公斤,直接瘦身近400公斤。03式步兵炮的重量亦下降到168公斤,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拉着满地跑。
迫击炮向来是南柯较为看重的便携式装备,因此,新研发出来的03式81MM迫击炮只有23公斤,非常方便人员携带和行军。当然,南柯并不是偷工减料,并直接影响到武器的性能。尼妹的,超过6000M的射程,每分钟高达18发的射速,你还想要怎么样。
与这些新研发出来的装备相比,75MM的法国小姐以及60MM的轻型迫击炮就显得有些鸡肋了。在南柯看来,势必需要重新设计制造这些装备。
“其实这种火炮的设计已经非常先进了,领先全世界那是没有任何疑问。我感觉改动的地方没多少,无非是用Z1炮钢取代以前采用的原材料,进一步降低火炮的自重。”
威震天所说的Z1炮钢是起点特种钢铁厂刚刚研发出来的超级合金。由于大量使用金属钛与铝作为原材料,这玩意的比重只有普通钢材的六成左右,而强度却是同体积物质的两倍以上。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批新开发出来的火炮的自重才会直线下降。
“说地也是,武器装备原本就是消耗品,不可能指望它们能够使用多久。说不定一场战事下来,那些老家伙就会被摧毁一大批,迫使部队不得不主动换装。”
“本来就是。我估计高原之战短期内不会结束,你以前的那些库存想来都会消耗掉。到那时,你再换装也不迟。”威震天如是说。
有道理,到时那些旧装备完全可以卖给老毛子或者布尔人。虽然历史学地不是很好,不过,南柯对于即将发生在大清东北的日俄战争还是有所了解。想来到时候两边倒倒,卖卖军火应当没有问题。
考虑到军事装备更新换代比较频繁,主要是南柯手中掌握的军事技术太过先进与繁多,所以西北方面储备军火物资的政策向来都是够用为标准。一直以来,南柯为西北制定的发展规划就是以工业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因此,别看西北军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庞大,实际上西北军之建设一直是放在第二位。按南柯的说法,“够用就行”。
在南柯的心中,西北军的规模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万人。这里指地是西北正规军,并不包括雇佣军、保安卫队以及在外面活动的某些地下势力。因此,他在南山腹地储备的枪械最多能够武装十万人。
自去英军侵藏之后,南柯就开始在辖区备战。这才一年不到时间,西北正规军的规模就扩充至二十万人。这还不算南柯为了拖英国佬的后腿,向南非与澳洲增援了三万多西北老兵。南柯很清楚,一旦高原之战打起来,他就无法象以前那样关注这些海外战场。
因此,南柯一直不断加大向这些海外战略要地输送人员与军火物资的规模。除了西北方面输出的正规军,那些不甘寂寞前往海外捞金的人员更是多达三十多万。此前,西北地区一直坚持全民皆兵的施政方略,军事训练一直都没有中止过。所以,南柯并不担心旗下这些民众会吃亏。
海外补给不易,南柯又记挂民众们的人身安全。因此,起点城两大军火工厂一直优先补给那些前往海外淘金的人员。必要时,南柯甚至为之动用过南山那些国防储备。结果,军火公司加班加点,仓库却仍然一片空荡荡,老鼠都没有一只。为此,两家军火公司不得不一边生产,一边增加生产线,逐步扩大公司的规模,提高产能。
不到一年时间,西北军的规模就膨胀到二十万人。不过,由于数万老兵被派往往海外作战,南柯手中的新兵蛋子不下十三四万人。幸好他们都曾进行过军事训练,随便拉出一个最低也是几百上千发的射击经历,而且其中很多人甚至上过起点、西固、盐湖城等正规军校。因此,历经数月训练之后,再加上有老兵作为骨干,各支部队都已经初显峥嵘,颇有威势。只是不知道他们实际战力如何。
时间,还是时间,南柯此时才真正体会到时间之宝贵。可惜格里菲斯虽然已经提前成立新芬党,可爱尔兰独立运动却仍然显得不愠不火,暂时还无法影响英帝国海外扩大的野心。
“这个新芬党并不主张暴力革命。他们虽然反对与英国妥协,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独立。不过行动上却比较温和,鼓吹只需抵制英货,断绝与英国的来往,发展民族经济,即可达到目的。毕竟是建党之初,党员成分复杂,他们这么做也可以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