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天气又渐渐暖和了起来,又是一年过去,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10年4月,仲春时节,中原大地格外生机盎然,白云悠悠,蓝天如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长满各种色彩艳丽的野花,姹紫嫣红,在风中摇曳。
而在洛阳城外却是另一种景象,一排排的麦子棚架延绵十几里,嫩绿的早苗刚刚爬上木架,占地数万亩的棚架上变成一片嫩绿的海洋,蔚为壮观,数十条沟渠引来三川河水,灌溉这片极为适合麦子与稻米生长的肥沃土地,小麦等适宜当地生长的粮食作物在两年前的秋天已经大获丰收。
更是在去年酿出了第一桶麦米米酒,三川郡守备将之进献赵一,赵一亲自酌了一杯端给夫人嬴禹真喝尽后,自己又尝了好几杯,这酒的成色和味道乃是米酒中极品的极品。这米酒令锐秦统帅大为赞赏,亲自命名为天下一统国家级米酒,此举得到朝堂内外文臣武将广泛赞誉,天下一统国家级米酒立刻身价倍增,和宫廷御酒一样价格畅销大秦各地,就连各诸侯联军也争破头皮,大批派遣细作入咸阳就为买回如此人间美酒。锐秦治世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莫属锐秦王朝已经能酿出中华大地的第一美酒。
这天中午,一队秦国官吏在无边无际的颖川大道上向南疾奔,为首年轻官员勒住了战马,惊讶地望着这片长势颇好的麦田,对身后几名随从笑道:“这下我们又能叫老乡给我们酿酒喝了。”
一名随从笑道:“胡大人,眼下蝗灾正兴,您这话要是传到君上耳朵里,恐怕会有性命之虞。”
被随从话一惊的胡县令脸上堆笑掩饰住心中的不快,自负地说,“君上离这儿远着呢,他不好好地呆在咸阳宫里享乐,跑这儿来做什么呀?”
“是呀,我大秦皇帝有几人不是拿老百姓的利益来享乐的……”随从们附和道。
洛阳城后山的石窟原本是凿来藏身之处,现在却变成了洛阳城城的酒窖这些洞窟里终年保持着一种较为阴凉的温度,是存放陈年米酒最理想的场所。
石洞内,洛阳城属下胡县令杜正陪同着赵一视察这些酒窖,一桶桶前年和去年酿制的醇香麦子米酒整齐地码放在巨大的岩洞中,足足有上万桶之多。
“我们去年没有存放就直接上市,说实话,口感和香醇都比宫廷御酒差很多,若不是君上金口御封,也根本卖不了那么高的价格,今年我准备把价格降下四成。”
胡县令有些担忧道:“如果价格降下来了,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麦子米酒不如开放解禁可上市售卖的宫廷御酒好,要知道,很多人就是看价格,以为价格高,酒品就才算是好。”
赵一摇摇头笑道:“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最终售价不变,但卖给锐秦之土各大酒肆的价格下调,让利给他们,这样他们有利可图,会更多卖我们的酒,让那些锐秦之地外商人无利可图,他们就不会向诸侯联军的地盘贩酒,过几年后,人人都知道有锐秦国酒,却不知道有六国旧地的特色酒产。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锐秦之地,锐秦地区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人口增加,锐秦就会繁荣起来。”
旁边胡太守眉头一皱道:“君上,锐秦地区能承受这么多得人口么?”
赵一笑了起来,“你多虑了,现在整个锐秦才八百万人口多一点,只有始皇帝年间的四分之一不到。你知道各叛军贼子那里有多少人吗?据我派遣过去卧底侦查情报的细作飞鸽传书汇报显示,叛军贼子地盘人口众多,跟他们一比起来,我们现在还差得远呢!”
胡太守点点头,“君上说得对,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不光农业,还有渔林畜牧养殖业,只有把生产搞上去了,锐秦国力才会真正地强大起来,这也是我来洛阳的原因,我们必须要全力发展生产,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到。”
说到赵一巡视洛阳,胡县令又忧心起来。
秦国皇帝巡视,就如始皇帝,一般都要地方献食,如果是几十人几百人倒没有问题,但当今皇帝巡视都是几十万人,百官、**、数十万军队,一个郡根本就负担不起,前两年去江南巡视,连江南那些富庶的郡县都喊吃不消,更不用说偏远郡县那些这样人口稀少的郡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