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我这个胡乱提出的问题,竟然让正在口若悬河讲解着工作情况的莫尚一时语塞。
他看着我在地图上指出的位置,吃惊的看了我一会儿,又转过头去,用一种“你找的这人到底靠不靠谱?”的眼神,看向了和我同来的赵行适。
赵行适还在仔细端详着手里的蚊子,一抬头发现莫尚在看他,知道我们这里出了问题,赶紧走了过来,也顺着我的手指,看向我在地图上指出的位置。
看完,他不易察觉的笑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我说道“南局,您怎么忘了?这里是“不知蚀壑”啊,别说老莫他们过不去,就是鸟儿,飞过去也难啊。他们不从这里切入,是有道理哒。”
不知蚀壑????不知蚀壑!哦——,对啊!
我这才想起来,这儿就是我两年前来过的那个大名鼎鼎的“不知蚀壑”啊!呵呵呵,这倒是,莫尚,确实不可能选择从这里突入野狐岭。
那么,这个“不知蚀壑”,到底又是何方圣土呢?
“不知蚀壑”,顾名思义,就是“在未知因素侵蚀下产生的沟壑地带”。
当然了,原来的“不知”已经成为了现在的已知。
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来的“未知侵蚀因素”渐渐被人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而根据现代科学的解释,“不知蚀壑”的真正成因,应该是多种不同种类混合在一起的能量的乱流,也就是说,“不知蚀壑”更确切的叫法应该是“能量乱流蚀壑”。
好吧,鉴于很多人应该并不清楚沟壑和蚀壑,那我再顺便解释一下什么是沟壑和蚀壑吧!
沟壑,简单来说,就是又大又深的沟。根据其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板块儿运动、造山运动等地质运动的作用下产生的沟壑
二、异空间重叠导致的,.uknsh.常常出现在两个相邻世界的交汇处的沟壑(如,《斯坦撒拉国的博鲁阿瓦镇——失踪的五名背包客》中提到的“群妖黑谷”);
三、因风力、水力等外力侵蚀而产生的沟壑。
这其中,因外力侵蚀而形成的沟壑,我们通常又称其为蚀壑,比如,风蚀壑,水蚀壑。
那么,“不知蚀壑”为什么要被冠以“不知”的名号呢?
为啥?嘿嘿,给它起名儿的那帮子科学家们在给它起名的时候还没弄明白呗!
他们只见过风蚀壑、水蚀壑,和生物蚀壑,然而,“不知蚀壑”却与已知的三种蚀壑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他们,不,知,道!
不过,虽然没见过世面,但他们到底是科学家,科学家都是很诚实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而且不但承认他们自己不知道,还要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们不知道,于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他们的不知道,他们给我省的这个蚀壑取了个极其诚实的名字——“不知蚀壑”。
于是,“不知蚀壑”这个名字,一叫就叫了几百年,一直叫到了已经搞清楚它真实成因的今天。
这个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什么能量不能量、乱流不乱流的?不就是片儿沟吗?有啥了不起的?这帮子警察吃闲饭的?连片儿沟儿都过不去,要他们有啥用?”
这个事情啊,还真不是您说的这么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