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书院建在那座很大的扶苏山上,先生学生二人携手同行的路上,曾有这么一段问答。
“先生,我要成为书院读书人了?”
“嗯,货真价实的书院读书人。”
“先生,我能不能问一个问题啊?一个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
“问吧。”
“秦时书院是不是有一个穿着红衣,叫做梨子的姑娘啊?”
“嗯?”
“先生,你别误会。她给了我一个馒头,我想谢谢她。”
“嗯。”
“先生,梨子的全名是什么啊?”
“洛梨,洛君子的女儿。”
“哦哦,人好看,名字也好听。”
“嗯?”
“我……我看过梨子的心,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很美好。”
“然后?”
“我这里也有了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小乞儿指着自己的心。
“还有呢?”
“我觉得梨子很好,我……我喜欢梨子。”
“苏乔松,你,挺不错的。”顾书里咬牙切齿,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学生如此……早熟,有种世风日下,遇徒不淑的感觉。
“先生谬赞,先生谬赞。”
上山后,这山上便没有人知道小乞儿曾是小乞儿,当然,除了顾书里跟那个名为赵岂敌的谪仙人,还有穿着红衣的洛梨。
顾书里在扶苏山上没有楼阁落脚,不过他在扶苏山上的一片竹林里,一条小溪旁有一座竹屋,竹屋不大,仅有一张竹床、一张竹椅、一张木桌。
顾书里吃饭都是去蹭赵岂敌的,至于书院的“院厨”他是不回去的,好歹自己也是个圣人,要有点排面。
现在,多了个已经在扶苏山上被称作苏乔松的小乞儿,顾书里就不好意思在带着自家学生去蹭饭吃了。
顾书里跟赵岂敌要了些厨具,又自己在竹屋外搭了个灶台,这是打算自力更生了。
正午时分,顾书里在烧菜,小乞儿在给灶台添柴火,一时间竹林里有飘香四溢。
忙活了好一阵子,这对先生学生才做好了饭。
顾书里又在竹屋外摆了张木桌,两张椅子,饭菜端上桌,先生先入座,学生随后。
之后,学生给先生盛饭,先生先动筷子,好一副“饭桌礼仪”的模范教材。
“先生。”
小乞儿吃了一口烧茄子,便不顾食不言寝不语的教诲,放下了手中碗筷,望着自家先生说道,小乞儿的眉头紧皱,似乎在忍受些什么。
“嗯?”
顾书里一边看向小乞儿,一边夹了块烧茄子。下一刻,顾书里感觉到了口中有苦涩味,再下一刻,原本在顾书里口中的烧茄子已经到了小乞儿脸上了。
小乞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