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清林中,
凤栖焰红。
“煌煌大秦万千户,雄雄铁骑十万骨,多少马革还?”
“为求功名披铁甲,腰悬敌首作功绩,几人将帅归?”
“越山川,战西戎,血泪铸秦魂。以律法,斩乱卒,严规锻秦甲。”
“西入步卒下百城,人头滚滚落。北上铁骑屠五胡,血染江山红。东海秦军入千岛,锋芒锐无阻。南下锐士战蛮越,尸骨沉大沼。”
“战战战,试看谁敢阻我路!杀杀杀,且看白骨铺成路!冲冲冲,遥看败者跪前路!”
……
《咸阳赋》是大公子在咸阳城登高望南,听闻大秦一统天下,兴起所作。全赋有一千三百六十六字,写的是大秦的赫赫战功,颂的是士卒的血肉尸骨。
顾书里听着这《咸阳赋》不由得笑了起来,那种欣慰的笑容。
赵岂敌在一处阁楼中观赏着扶苏山的风景,听了《咸阳赋》便不由地跟着唱了起来,手掌打着节拍。
红衣小姑娘洛梨此时已经愣住了,她第一次见人能够听一曲,学一曲,还能唱出来。
洛梨眼前,有白衣书生轻抚琴弦,只见他唇齿轻启,咸阳赋起,一枚玉佩系在白衣上,发出一声声清鸣,而书生眼中有星辰流转,璀璨夺目。
一时间,洛梨以为自己面前坐着一个翩翩动人的仙人。
……
听闻秦时书院有天地异象,太后、元帝携手访书院。
其实,元帝初登基时,太后与元帝就已经造访了四大书院了,这算是第二次来了。
世俗惯例,造访书院在书院刷刷存在感,不求有个大儒被皇帝的人格魅力吸引,但求多点有真材实料的儒生去庙堂上历练,这也算是对皇帝的一种认可。
要知道,百姓对书院的归属感更甚于王朝。
王朝有更替,书院无尽时。
幸亏书院不求功名利禄,只是追求百姓安康,不然这帝王家还真可能敌不过书院,毕竟这征战沙场的将士也是对书院有着好感的。
书院庇护百姓,王朝更替,战乱四起,打归打,书院不允许军队屠城,不允许强征百姓入伍,违例者,书院讨之。
到时候,军队可打不过那口含天宪的圣人。不过也正因为书院不争霸天下,才能保持它超然的地位,否则书院再强大,也就只能死得剩下圣人。
书院不得喧哗。
书院弟子可面帝王而不跪。
书院不与帝王家成盟。
所以,太后跟尚且年幼的元帝并没有大摆仪仗地到扶苏山,仅仅是一辆马车,一个大黄门,一支禁军,以及暗中的几个大隋豢养江湖高手。
这些江湖高手无一不是那些在江湖中有仇家的人,为了躲避仇家,只能成为在大隋没有姓名,只有代号的暗卫。
“见过太后、见过陛下。”
有大儒带着几个书院读书人在扶苏山下迎接圣驾,一行读书人只是作揖并没有下跪。
“我等奉圣人之言,来迎接太后与陛下进书院。”
“劳烦诸位了。”太后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