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六年八月初四,汉朝二都,东都洛阳,残阳如血。
洛阳位于黄河之南,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据邙山又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洛阳城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杨林携二人入伊阙关之时,杨倩便令守关将士通报杨府。他们依然沿洛水乘船进城。
杨林立于船上,杨周杨倩两侧相陪。当见到洛阳如此雄浑的皇都古城,杨林亦被深深震撼,以前所看的电视电影里,没有一部能够将这古都的雄壮表达万一,在建筑工艺落后的汉代,没有水泥,没有钢筋,居然可以建起如此雄城,可见古人的智慧何其强大。杨林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一旁的杨倩见杨林如此感慨,便紧紧握住杨林的手,嫣嫣一笑,却不曾说话。
直到杨林三人在洛阳城南渡口登岸,秦方早就率领数十家将在渡口恭候,非常热情,旁边还有一锦衣少年,正是那杨修。
杨倩姐弟相见,既欢欣若狂,恍若隔世,百感交集!小杨修拉著杨倩说个不停。
秦方伴著另一中年儒士,欣然迎向杨林。
这中年儒士体型修长,年在四十许间,长得皮肤黝黑,长髯垂胸,手大脚大,举止间有种威猛的慑人气势,双目有神,容貌算不上英俊,有点杨修的影子,却有股刚直的男人气魄和魅力。
只见他大步上前,拉起杨林的衣袖,长笑道:“彪何幸,终见到母亲赞叹心仪的英雄少年,若非你杨林,彪几痛失母子矣。”
杨林面对杨阀巨擘有点不知如何应付,连忙谦让,杨彪便邀杨林与自己共乘一车,其他人也纷纷上车,回转杨府去了。
此时渡口一僻静之处却有一衣衫褴褛的老者,双眼浑浊,行走踉跄。看过杨林众人走过,双眼无神,喃喃自语:“此子天授,非人力也,四渊之龙,当世无双”
又见洛水中有三条金丝锦鲤,二大一小,纷纷跃起水面,二鲤在下,小鲤在上。
老者又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破夭而生,鲤中生龙。”
老者扬手拿起身后的酒葫芦,猛灌了几口,身形两三晃,踪迹已不见。
杨彪等人车驾路过城南的市集时,杨林便目睹百业昌盛,人来车往,街道两旁更是府邸相连,楼台亭阁,气象万千。远非华阴、弘农能及。又见行人多配备兵器,武风之盛,耳目一新,暗忖这才是强汉的气派。
终于来到杨府,只见杨府在洛阳以五个院落组成的豪宅,便知杨阀在汉朝的地位,亦可推知杨阀的根基深厚,亲族众多。杨府位于洛阳皇宫附近公卿大臣聚居的区域。策马缓驰约一盏热茶的工夫,便可抵达洛阳皇宫。
下得车来,见杨府中门大开里面引出一大群人,当中以老夫人为首,拄着一条孔雀拐杖,笑盈盈看着杨林,旁边的杨倩更是乳燕投怀般扑进老夫人怀里低声哭泣。
老夫人比他们要早到三日,盖因三人脱险之后,山林穿行甚是辛苦,所以便行走缓慢,不像老夫人一心逃命,所以早到了三日中,老夫人一到洛阳,便通知各门守城军士,觅得杨林三人行踪,急速报知杨府。
杨林自被杨彪拉去和众人纷纷互相行礼,一番客套之后,迎入府中。杨阀家主是太尉杨赐,字伯献,兄弟三人,有二子,子杨奎早夭,有女杨倩。子杨彪,彪有子杨修。尚有些许亲戚也住在杨府,所以偌大的院落到有点冷清。杨府诸人均入仕途,但进中枢只得杨赐、杨彪二人,杨彪时任京兆尹。
杨林拜见过老夫人之后,便将与众人分开之事诉说了一遍,杨倩也添油加醋将杨林说的英明神武,神仙下凡。却把杨周一事暂时隐去。
众人听得几十人力阻贼寇数百人,放火烧之,老成者听得心惊胆战,暗暗吃惊,年幼者如杨修般皆是听得眉飞色舞,顿足捶胸,说自己应该和杨林一同留下。
一番酒宴后,众人渐渐散去,只剩老夫人、杨彪和杨林三人到偏厅饮茶,老夫人由衷致谢地道:“我们杨家此番能够团聚,全赖杨林不顾生死争取回来的。日后,你就在府中安顿下来,让我等报答一二。”
杨彪忽道:“我闻杨林自幼孤苦,尚无取字,不如我为起个字如何?”
杨林知道杨彪是当世大儒,欣喜非常又看到杨周便道:“大人美意,不敢辞,我兄长杨周义薄云天亦无字,大人便成全我等,不妨同取。”
杨彪捻髯一笑:“便一同取之,之前闻你文采韬略,皆为出色,此次又闻你阵前御敌,亦为豪杰,我为你取字,文庸。杨周取字,文义,若何?”
杨林一思索,文庸,心中明白杨彪的心意,面露感激之色道:“多谢大人赐字。”
那边杨周自然也是欣喜,能得当世大儒赐字有几人,光把此事说了出去,又要被人刮目相看。
杨彪又道:“你二人今后便和倩儿一般称我伯父即可,家中不唤官位。”
两人点头称是。正在此时忽见府外一阵喧哗,有车驾之声。只见老夫人和杨彪迅即起身,杨林心中一动,杨赐下朝回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