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美阳大营一路走来,到雄浑天下的长安古城,即使已经年久失修,也有着东都洛阳无法媲美的古韵。为何自帝都东迁之后,长安城已经从昔日的帝都逐渐变成今日的前线,斑驳的城墙无不在告诉世人,这里替大汉承受了多少无边的战火,长安以西的西凉之地更是在连年的战火中变成不毛之地,甚至是一块死地。
北宫伯玉,李文侯联合纠集了五万汉羌叛军,发动叛乱。把整个凉州搅了个天翻地覆,先是攻打金城,金城太守甚至未见到叛军,便被杀了,为什么?因为手下反了。北宫伯玉,李文侯趁机将金城的边章和韩遂两个西凉名士给抓住,而且竟然劝降了,甚至将金城一带的汉军都劝降了,叛军又多了三万人。
护羌校尉前往迎敌,结果在设伏的过程中依然是手下兵士互相攻杀,导致混乱不堪,结果被叛军剿灭,护羌校尉死了,手底下的汉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叛军又多了近万人。
只有皇甫嵩,战场上无敌的皇甫嵩,诱敌深入,在三辅一带,狠狠地干掉了叛军两万人,算是打了个大胜仗,但却不敢追敌,为什么?就是怕手下军士反。
长安以西,美阳汉军大营。张温在大帐里良久无语,长史羊续在一旁也未做声,只听张温仿佛喃喃自语般道:“边章到哪里了?”
羊续回道:“今日刚到扶风驻扎营寨,该是不会前进了。”
张温淡淡的道:“招众人议事吧!”
羊续问道:“不等耿鄙了吗?”
张温晒道:“算了,他从陇县到此处五天都未至,就算爬也该爬到了。”
羊续默然不语,慢慢退出大帐去招众将议事。
此次雍凉大战,汉军的所有兵力分成几个部分,凉州刺史耿鄙手下的四万边军,董卓手下的三万西凉兵,其中两万骑兵,一万步兵,周慎手下雍州的两万人均是守城的郡国兵,加上张温从洛阳的北军以及各地征调的六万人,共计是十五万人马。但耿鄙手下的边军要守各处凉州城池,董卓的西凉兵汉羌混杂,用这种部队去平乱风险实在有些大。甚至周慎手下两万人也多有和羌人联系的相当密切,亦不敢派大用,皆因怕这些兵士临阵倒戈。
此时只有外地调来的部队才真正能绝对放心。
片刻之后各处将校便陆陆续续来到大帐,太尉张温居中而坐,杨林亦站到了北军五校的位置,看着营帐中十几人,分成两拨,泾渭分明。
破虏将军董卓,身后是清一色的凉州将校,几个校尉牛辅、段煨、胡轸、徐荣;都尉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李蒙。
荡寇将军周慎,身后是屯骑校尉鲍鸿,越骑校尉王服,射声校尉种辑,长水校尉袁术,步兵校尉杨林,扬武校尉陶谦,皇甫郦,骑都尉公孙瓒,别部司马孙坚。
张温环视众人之后,缓缓道:“周将军,你久在三辅,将现在的局势讲一讲吧,再看看下一步该如何作战。”
周慎走到悬挂在大帐的军事地图旁边,道:“去年冬天,皇甫大人本欲在槐里一带围歼叛军,但边章、韩遂狡诈,居然在合围之前带着四万人退往美阳,只留下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五万羌族士兵被围歼,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依然带着近三万人逃脱,现在已撤回到陇西一带。”说到这里周慎用眼光瞟了董卓一眼。
当日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部队便是从董卓的手底下跑了的,所以周慎对董卓一直心存怀疑。
又接着道:“开春之后,叛军已从陇西一带出发东进,现在离我们美阳最近的是边韩的部队,两万铁骑和两万步兵,驻扎在扶风一带,北宫伯玉的羌胡联军尚且还在陇西,不知动向。”
张温点了点头,问道:“董将军可有何补充?”
董卓满脸横肉的脸上一笑,道:“太尉大人此次带来了近十万大军,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董卓便听调遣就是了”
话音刚落,扬武校尉陶谦阴测测说道:“就怕董将军听得不是汉军的调遣吧。”
这陶谦原来和皇甫嵩交情莫逆,皇甫嵩善战天下皆知,却被获罪罢免,陶谦恨董卓放走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故此出言讥讽。
董卓也不回应,只是斜睥了陶谦一眼,冷哼一声。
张温一皱眉,转移众人视线问道:“可有何破敌之策?”
陶谦又接口讽道:“大人贵为太尉,又统领雍凉军事,何须问我等破敌之策?”
皇甫郦见陶谦疯狗般的见人就得罪,连忙拉住相劝,皇甫郦是皇甫嵩的儿子,和众军将校之间的关系都还不错。
张温也不动怒,他自己也很明白,论打仗皇甫嵩一个可以打自己十个,皇甫嵩获罪的原因他比谁都清楚,表面上看是按军不动,贻误战机,实际上天子和满朝堂都担心皇甫嵩会不会反,皇甫嵩在北地郡做过多年的太守,之前在洛阳射的鸣谪劲矢便是在北地郡羌人手中缴获的,虽然他与羌胡作战多年,但亦有很多羌胡族的朋友,朝堂之上均担心他像边章、韩遂一般反了怎么办?
还有这董卓,董卓是土生土长的西凉人,和羌人的关系更好,不管之前是不是他放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朝廷都不敢再信任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