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战场争雄董卓和韩遂的较量,实际上是西凉军团的内战,本来两方的士卒是很难打起来的,但自从韩遂偷袭大营,导致董卓三千军士惨死,双方便结下了不解之仇。
徐荣是董卓手下最会统军的校尉,董卓的精锐骑兵一直是徐荣统领,在骑兵战法上面,徐荣也确实花了一番功夫,骑兵作战多要借助马的速度来增加力量的惯性,如何提升马的速度,这就考究骑士和马的配合了,平常训练中,徐荣边对骑兵要求很高,务必和自己的坐骑配合良好,所以徐荣的骑兵比其他骑兵冲刺起来便要快一点,不要小看那一点,战场上那一点是致命的。
韩遂手下两万步卒严阵以待,这些步卒不像汉军装备完善有长枪,有巨盾,他们只是普通的刀盾兵,身着皮甲的都不多。
成宜、张横等七员健将骑马站在军中,看着不远处,徐荣的铁骑开始提速了,和自己最多还有二里地之遥,快要行至面前,只见徐荣猛夹坐骑,爆喝一声:“汉军威武,冲上去!”
汉军铁骑犹如疾风暴雨般冲向韩遂军中。
韩遂毕竟是沙场老将,虽然无汉军的准备充足,但也临时想了个办法,用扎营砍伐的巨木做成十几副拒马放在两万步兵之前,虽然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但至少可以稍阻汉军冲锋之势,而且可以缓解士卒直接面对铁骑的恐惧心理。
成宜、张横等人跟随韩遂转战西凉,从来未像今日这般被动,二人看着黑夜中疾驰而至的铁骑,皆知大事不妙,曾几何时,从来都是自已给他人这种感觉,不曾想到今日却颠倒过来,这感觉相当不好,心惊胆颤。
……
沙奎是湟中羌仅次于北宫伯玉的豪帅,仗着年轻,在武艺上比北宫伯玉更有过之,一路过来来几个冲锋,便将四五名汉军士卒砍翻在地,心里兀自还在洋洋得意,看来汉军碰上我湟中真正的勇士,还是逊色得多。
杨林凝神看着眼前这名西羌豪帅,看到他手上的大铁枪,并非常见的木杆缨枪,而是通体纯钢打造,便知道此人必是力大无穷之人。
古代作战,兵器以轻利为上乘,所以有“快马轻刀”之说。兵器笨重,不仅不利于武艺的发挥,而且无论步战骑战,都是一种负担。这个道理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历史上确有不少膂力过人、武艺绝伦的武将,专门喜欢使用份量超乎寻常的兵器,这在史书上时有所见。
许褚在马上端着同样是重型武器的金背砍山刀,也看见了来将,一催坐骑,夹着风雷之声,策骑便向沙奎冲去。
沙奎也发现了这名大汉,见其人身长九尺,虎目精芒,满脸横肉,端的威风凛凛。
见此人正加快马速,大刀夹着破空的劲风,千钧而下,沙奎大铁枪横举,试图封住刀势。
“当!”
一声巨响震惊全场,一个由劲气形成弧罩瞬间爆破,二人旁边的士卒均被震得倒翻出去,连脚下的尘土都爆出一圈圈的阵阵尘烟。
沙奎大吃一惊,自己双手的虎口已经全部震裂,气血翻涌,明显在气劲上不敌对方,而且已经受了内伤,连忙将铁枪略微倾斜,让过刀锋,枪做棍用,横扫坐在马上的许褚,许褚身子后仰,枪杆在脸颊上方掠过,翻身而起,斜肩坎背,又是一刀,沙奎凭借娴熟的控马之技,将马往斜后方一带,错身避到许褚身侧,顺势将铁枪一顺,扎向许褚腰腹,许褚刀势走空,对方的枪已经到了,索性催马前冲,借助惯性,疾驰了几十米顺手斩杀了几名骑兵,才策马回头。
电光火石之间,二人已经交手数合。
沙奎暗自抖了抖发麻的双手,尽管受了内伤,也依然催起战马,向许褚冲去。
湟中勇士,宁死不屈。
“当!”
又是一阵巨响,这一次沙奎尽管已经竭尽所能,但亦没有抗住这霹雳般的一击,手中大枪震飞,身形暴跌落马,五官溢出鲜血,但许褚也被大铁枪的枪尖扫到肩头,鲜血喷涌而出。
有亲卫骑兵过来保护,沙奎躺在地上,捂住胸口艰难的喝道:“来将通名!”
此人拉住马势,倒背大刀,朗声喝道:“谯县许褚在此,何人敢来一战!”
一时间震喝全场,杨林兴奋之余,急忙派虎骑迅速围拢到许褚身旁,各自戒备,防备敌军冷箭偷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