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城仍然笼罩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不过,战斗却远离台州,转移到了福建,当然这仅有戚继光等少数几人清楚。
福建巡抚谭纶很快给海瑞来了回信,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爽快的答应了海瑞的出兵要求,显然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只能这样做,一来福建倭寇之患严重,他苦于没有应对之策,内阁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二来,海瑞是钦差大臣,主动要来支援,他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当然,他还有深层次的考虑,如果戚家军获胜,他自然也解了燃眉之急,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万一戚家军打了败仗,他也没有丝毫损失,完全可以将责任推到海瑞等人的头上,所以海瑞的请求对于谭伦来说不亚于一根救命稻草,他能不紧紧抓住吗?
海瑞接到回信,欣喜异常,他当然不知道谭纶的复杂心理,当他看到信中所说,谭伦非常希望他能去支援他,而且愿意提供大量的后勤资助,就兴冲冲的去向戚继光和杨振说明此事了。
戚继光正在加紧操练兵马,大战即将来临,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现在懈怠一些,在战场上失去的就是将士的性命,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万万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将士们的性命是他最宝贵的东西。除了一些地方必要的守军,他将能征善战的精兵悍将都调集到了台州,总数约有一万余,戚继光一向认为兵在精而不在于多,当然这一切的调兵行动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进行的,谁能保证台州城没有倭寇的奸细呢,就是当地的百姓也极有可能会被倭寇收买而向他们提供情报的。
除了兵马调动外,戚继光又补充了前两次作战损失的武器,对付那些不怕死的倭寇,杀伤力强大的武器是必须的,应尽量避免和倭寇进行近身搏斗,在他们冲锋之前尽可能的要杀伤他们一半以上的生力军,这是戚继光和倭寇多次作战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戚继光加紧备战的同时,冷冬屏也不甘落于人后,在飞鸽传书给孟重得到他的同意后,她就紧急调动了浙江白马帮的所有力量,征集一切尽可能用到的战争物资,连夜运往福建,她自然不会等戚继光的大军出发以后才开始做这一切,她必须要在戚家军之前先将物资运达福建!
杨谮还在焦急的等待着张居正的来信,这八百里加急的书信也得不少时日了,不过总算在他还没有望眼欲穿的时候来了信使。正如他所设想的那样,张居正完全同意他们的请求!
杨振将来使打发后,细细回味张居正来信的深意。张居正在来信中首先同意了出兵福建的请求,并且承诺会向福建巡抚谭纶说明此事,以朝廷的名义公开下达旨意,同时还答应朝廷会对此次出兵尽快拨饷拨银,绝不拖戚家军的后腿!
杨振没想到朝廷这次会如此爽快,但仔细一琢磨,这也在情理之中的,戚家军在台州打了大胜仗,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并且给浙江乃至福建等东南沿海之地开了一个好头,倭寇一向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从开祖开国至今一直困饶不已,如果能在自己手上除掉,那不管对于万历皇帝还是首辅张句正,都将是青史留名的美事啊,难道还有谁会愚蠢的拒绝呢?况且现在内阁基本是张居正一人说了算,皇上、太后都对他言听计从,而他对自己又很倚重,自己若是能够干出点名堂,也是给他长脸啊,现在已到了万历十年的冬天了,眼看今年将要过去,张居正的年龄也渐渐老迈,身体又一向不好,虽然杨振请来李贽暂时替他保住一命,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何时会又病发,就算他本人也不例外,因此他很想在这大好的机会前完成他这一生最伟大的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