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哥,你看,这里怎么会有片树叶。”邱豪把发现的那片树叶递给我。
我仔细看了看,说:“是银杏的叶子,车里为什么会有银杏的树叶呢?”我一边说着,一边四周转了转,并没有发现周围有银杏树,
“你们家附近长银杏树了吗?”我问牛成的老婆。
“没有,我们家这边都是水杉树。”
我又仔细端详了一下,接着便递给刘浩,“你还记得案发现场有好多落叶吗?那边长的是什么树?”
刘浩努力的回忆着,还没来得及回话,邱豪立即说道,“是银杏!”
“你确定?”
“确定!”
牛成的老婆插话说:“村外那口废井四周的树,的确是银杏树,那是我们村子统一安排种的。”
“这么说,这辆车很可能出现在案发现场过。”我说道。
“也有可能是别的地方的呢?”牛成的老婆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试图转移我们的视线。
我没有做过多的理会,让刘浩安排同事过来,仔细查看这辆车,牛成的老婆看我没再和她说话,便也不再开口,静静的站在一边。
负责查找痕迹的同事,通过对汽车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这辆红色的车子曾经做过大面积喷漆,我们询问了牛成的老婆,她说这辆车之前是黑色,后来牛成说感觉黑色太死气沉沉的,就喷成了红色。
我们核对了喷漆的时间,跟被发现的死者死亡时间很接近。
另外,痕迹科的同事在车的后备箱及我们发现的那片树叶上,提取到了少量的血迹,经过比对,确实跟废井中发现的死者DNA相同,也就是说,这辆车曾经运送过死者,牛成有重大作案嫌疑。
我赶紧让刘浩发通缉令,全国搜捕牛成,另外,继续查找死者身份。
可即使将核对信息上报到了省里,仍然没有匹配的死者信息,看样子死者的身份只能从牛成口里才能知道了,但奇怪的是,通缉令发出去一个多星期了,却始终没有接到任何有用的线索。
“陈平,你说这牛成,还能上天入地了不成,这通告都发出去一个礼拜了,按照常理,也该会有些线索的,但是现在什么线索也没有,我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啃的骨头。”李浩跟我抱怨道。
“是挺奇怪的,他总得吃饭,睡觉吧,既然有需求,那肯定得消费,照常理说,现在大数据时代,都是手机支付,无论是信用卡,还是用软件支付,都会有记录,我们都能第一时间获得消息,但是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
“那会不会是用的现金支付呢?没通过网络?”
“可是住宿也需要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啊。”
“那会不会他扮成流浪汉或者乞丐之类的,吃饭就乞讨,睡觉就睡桥洞。”邱豪插嘴说道。
“这种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人脸抓拍,系统都是直接连接到公安系统里的,要是有可疑的人像,早就被识别出来,上传到公安系统了。”
“那他会去哪呢?”
刘浩拍了拍脑袋,说:“他会不会躲到哪个乡村里了?乡村里没有人脸识别,用现金也不会有人怀疑,更不会有记录。”
“要是这样,那就难找了,现在留在乡村的,大多数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也不会有人关心什么通缉犯不通缉犯的。”
“不,陈平,虽然乡村那边不会关心通缉犯,但是如果有陌生人进村,他们肯定会留意的,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农村这块入手。”
“嗯,现在也只能先这样,把通缉令下发到下面的各个乡村,通知村民留意外来人员,有异常情况即时通知。”
“嗯,这样可以。”
“还有.........”
“还有什么?”
“查一查牛成失踪前接触的人,还有他的通话记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