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专家徐彻先生经过深入研究考证,并做了大量深入的社会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慈安患的是脑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脑溢血。这种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疲劳过度。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作了种种猜测。
慈安死得突然,从下病危通知到丧事的处理也有些不合常理。
按照惯例,皇帝、皇太后在病危时,即将近支王公、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朝中亲近重臣召进宫中,托孤遗言,准备后事。慈安崩于三月初十日戌时,而翁同龢在家听到慈安的消息却是在初十日深夜的"子初",通知者是两名苏拉。苏拉者,乃是做粗笨杂活儿的仆役。这说明翁同龢得信并非是宫中正式通知。许多闻讯赶到皇宫的大臣们进入皇宫后,看到宫中寂然无声,一点办理丧事的迹象也没有,还在乾清门吃了闭门羹。其他大臣也不明情况,有的只知道病势甚危。一直等到丑正三刻,乾清门才打开。到日出才召王公大臣们进钟粹宫。这种做法有悖于惯例和常理。
太医为慈安开的处方照例也应先交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传视、审阅,以昭慎重。而王公大臣们直到十一日早将近3点时才看到太医所开的5个处方,其中午刻开的处方有方无药。而初九日的处方一个也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