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再破题作为罗系力量的中坚之一,罗伟这般大张旗鼓地站队,也就意味着罗系的政治态度有了倾向性地选择,在接下来半个多月中,罗系其他中坚虽然按兵不动,保持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沉默,不过罗系外围力量却在几个中央和主要省份的党报中,从不同的侧面对罗伟和罗天的文章做出了呼应。
这些情况本就在罗天的预料之中,倒是倪建强、秦青等团系力量也开始发力,在几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接连刊文,和罗天和罗伟的文章表示了呼应,除此以外,党校副校长王昌霖的也即连发表文章,开始和罗伟、罗天的文章互相呼应,大张旗鼓的支持改革开放。
罗伟和罗天的这两篇文章,不但让自家老大罗烈感觉有些唐突,也同样给许系等华夏国政坛中同样根深叶茂的其他顶级派系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其实在当前华夏意识形态的乱局中,除了那位伟大而睿智的老人,真正能够看得清楚方向的又有几人?
在看到罗天和罗伟发表的文章后,许系大佬们虽然没有轻举妄动,不过,许家还是有人在自身原本还没有明确战队时,本着敌人反对的就是自己赞同的原则,对罗伟和罗天的这两篇文章做出了反应。
许家老二许振华在罗伟那篇文章发表一周后,在影响最大的党报上发表了署名政论文章《姓社还是姓资?道路不能走歪》。在这文章中,对罗伟和罗天文章中的观点做出了严厉批判,认为对方的观点存在方向性问题,在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华夏国究竟该姓社还是该姓资,应该做出慎重的抉择,道路一旦走歪,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成就将会被毁于一旦。
随后,围绕在许系外围的力量也纷纷开始发力,有不少人开始转向,由原来偏向于支持改革开放的观点,转为支持立场保守的观点,对罗伟和罗天的文章进行了严厉批判。
在这场由罗天的文章引发的两系非直接对立中,罗天自己却变得没事人一般,该上学时上学,该科研时科研,该赚钱时赚钱,就算是班级里因为他那篇文章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讨论和对立,罗天也很少直接参与进这种永远也争论不出结果的讨论中。
不过,在十二月下旬,罗伟再次通过王昌霖,在党校内部刊物中,发表了一篇学习争鸣性文章《历史的必然,睿智的选择》对自己早先的文章和罗伟的那篇政论文章做出了更深入的分析阐述,同时也在文章中破题,当前在意识形态的乱局,是不能让它持久下去的,也必定不会持久下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情况下,加开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前最睿智的选择。
罗天的这篇文章因为是发表在党校内部刊物上的,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并不强烈,却在政坛圈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不远的将来,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这场由于罗天文章引起开始刮起的论战风暴中,罗伟实际上是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在罗天发表文章之前,实际上,罗伟的思想也是偏向于守一守,这也和罗系总体的政治取向是一致的。
等到罗天第一篇文章发表,因为罗伟已经在党校高调公布了自己和罗天之间“义父子”的关系,罗伟一开始觉得非常被动,在和罗天连续深谈后,罗伟却果断地做出了呼应自己儿子文章的举动,随后,罗伟的选择影响了罗系总体的政治立场,虽然大哥罗烈给罗伟连续来了几个电话,在电话中不乏有所抱怨,可是罗系还是在发动了外围力量,对罗伟做出了声援,罗烈等中坚力量,也因为罗伟已经摆明了态度,所以在这场意识形态的乱局中选择了按兵不动。
随后,在许系等竞争力量的大规模反扑中,罗伟大有在这场较量中节节败退的趋势。幸好倪建强、秦青等团系力量以及王昌霖等学院派力量在关键时候,用一系列文章对罗伟和罗天的观点做出了非常正面的呼应,让罗伟勉强稳住了脚跟。罗伟也渐渐有了进退之间相对充容的抉择。
罗天第二篇文章出炉,却将罗伟逼到了墙角,让罗伟根本就没有任何退路可言,若是华夏国最终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做出了左转的决断,罗伟将会面临身败名裂的局面,因为罗天只是个年轻人,在圈中人的眼睛里,罗天不过是罗伟投石问路的棋子,罗天的观点,其实就是罗伟的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