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卧龙山庄其实没有山。
只有一坡,名卧龙坡。
坡不高陡,拔地仅七八丈余,坡缓而阔,自坡底至坡顶足一百八十丈余。
传汉武帝时期,有乡人见一黄龙盘于坡上,因而得名。
天下间同名的地方并不少。得名的传说甚至都会很相似。
许是当年的雪刀浪子龙城璧,一心仰慕那个高卧隆中的诸葛先生,归隐之后,携一代名媛唐竹君,千挑万选来到此地,创立雪刀门,建立卧龙山庄,此一对伉俪,早已成为武林的一个佳话。
世代相传,到了龙义云这里,已是第多少代?大部分的江湖人早已闹不清了。
但济南府龙氏世家的威名,却一分毫都没有减少,到了龙义云这里,绝对可以算是中兴的一代。
而卧龙山庄,也成了鲁,晋,豫,冀四地,唯一可以与大金镖局抗衡了十几年的一个门派。
金开山和孟星白当然不会容忍这样的事。
每一个江湖人都清晰的知道,这两个门派,早晚会有一场火并。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如果没有剑神山庄,这场火并一定早就发生了。
(二)
冬月二十。夕阳已斜。
每天到了这个时候,夕阳都已斜斜的即将坠入西方的地平线。
但今晚没有夕阳,只有大雪,大地银装素裹。
大雪的天气,连天都暗的稍晚了些,白盈盈的世界,晃着人的一双眼。
今晚的卧龙山庄很热闹。
龙旗风的记忆里,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
热闹仅仅是热闹,并不代表会有喜庆的感觉。
至少今晚没有。不但没有,甚至还带着一点点紧张压抑的味道。
所以热闹,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闹。
闹只有一个原因,闹是因为人多。
龙旗风的记忆里,卧龙山庄也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这么多人了。
很久不来的人,当然都是客人。其中的几位,绝对可以算是极尊贵的贵客。
从今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开始,龙旗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迎接这些客人。
三三两两,或五六个,或七八个,或十数个,一伙又一伙。
当然也有独来独往的人,其中一个拄着一只巨大的铁拐杖的老者,龙旗风印象最深。
老者的头发早已灰白,凌乱的像一大堆枯草,一根黑色的布带很随意的挽系着,面上棱角分明,虽已很大的年纪,却一点显不出老态。
他的腰杆,比一般的年轻人还要笔直,跟他凌乱的头发相比,一身灰白色的衣服却是干干净净。
铁拐是银灰色的。跟他的衣服很像。纵使拄着铁拐,老者走路的速度却一点都不慢。走过龙旗风身边时,龙旗风有意伸手搀扶,却被老者一把推开了。
老者嘴里不断地呼出热气,“我老李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龙旗风一怔,却也忽然明白了老者的话。
龙旗风急忙伸手相请,“先生请!”
老者仰首大笑着入了大门,龙旗风不由自语,“莫非是勾拐李?”
除了勾拐李的铁拐杖之外,龙旗风还看到了一只铁手。
黑色玄铁铸成的铁手,其人一身官家的捕头打扮,较之勾拐李相比,年纪似乎小了一点。但身上的气势却似乎更盛。
他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白白净净的少年书生,书生一双眼睛此时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可寻来寻去,他的眼神却越来越失望。
“铁捕头!上次大金镖局执事堂的事,还未来得及当面道谢。”,龙旗风拱手施礼。
“龙少爷客气了。”
“请!”
铁捕头淡淡一笑,点了点头……
最负盛名的,当属一位大和尚。
江湖中南北寺院不下千座,资历最高的几位大和尚之中,千叶真如渡苦大和尚绝对是其中的一位。
大和尚神态祥和怡然,自带一种长者之风。龙旗风降阶相迎,惶惶然施以佛礼。大和尚亦双手合十,口唱佛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