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施罗德,中校先生。”传令兵一瘸一拐的走出了指挥所阴暗潮湿的小屋。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整支摩托化营的士兵跟着高射炮营一同驶过了别尔哥罗德北面的铁路桥,向市别尔哥罗德市区方向挺近,他们的目标就是这座千疮百孔的城市。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苏军的几个精锐营便搭乘着“嘎斯”牌卡车,沿着公路朝德军据守的别尔哥罗德的铁路桥扑来,他们通过已破解的电文密码得到了敌方明确的情报,德军的摩托化营要与别尔哥罗德南面的第18装甲军汇合,一举消灭城内的俄国军队。他们试图消灭德军的桥头堡阵地,攻占整座大桥,阻止德军对他们发动钳形攻势。
德军派出的侦察排及时把敌军来袭的消息告诉了驻守在大桥北端的高射炮营,两个高射炮连随即进入了作战状态,多尔少尉指挥它的高射炮连在五百米外将苏军的卡车一一击毁,那些卡车迅速化作了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团,但面对人数众多的狙击手。突击队以及坦克,德军没能守住大桥,他们在中午的时候被迫撤出了铁路桥的南端,在一片混乱中逃往了别尔哥罗德方向。
摩托化营的德国士兵没能得到守桥部队发出的紧急电文,他们甚至对于身后的铁路桥没有丝毫的顾虑,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德军的88高射炮营完全可以发挥独当一面的巨大作用,俄国佬不肯轻易损失掉他们精贵的装甲车辆。可事实上,没有一名德国士兵能清楚的了解到苏联人工业实力的雄厚,斯大林和他们的元帅们从来都不会担心兵员紧缺的问题。以苏联1938年的领土来看,苏联比德意志第三帝国大38倍,w.uknsh.辽阔的领土上有一亿九千万的人口,约有一千六百万符合兵役年龄的人可被动员起来。在乌拉尔山后面已经建立起数目庞大部分齐全的兵工厂,政府动用强制手段要求妇女老人们一起加入兵工厂生产枪械炮弹,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每条战线,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充分地被运用起来,高强度的劳动使不少人失去了生命。
当苏军第一辆T—34出现在视线中时,给急于冒进的德军摩托化营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但在他身旁大约200米处,还出现了一个更加庞大的怪兽——重达52吨的KV—2重型坦克。高射炮营的大炮匆忙投入到战斗,一辆T26轻型坦克被88火炮直接命中,燃起了大火,在反坦克作战中,一阵88毫米排炮在一分钟之内就能发射20发炮弹,一阵排炮一次就能对付几十辆坦克,德军曾经用它击退过50辆坦克,当然,这对于炮手的要求也很高。88毫米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仅需一秒左右的时间,任何坦克都没有机会做出有效的反应,更别说反击了。当德军在“巴巴罗萨”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军的伏罗希洛夫系列和T-34型坦克时,88毫米高炮不孚众望的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通常德军都会在战斗打响时,在大炮的四周垒砌一圈沙袋,做好开火的准备,只要有时间,经验丰富、参与过非洲战役的炮兵们就会挖掘坑道,这样做是为了做好隐蔽工作,利于敌方的坦克不会察觉它的存在,便于像步枪一样通过光学测量镜来瞄准开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