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共有兵丁二十五万,其中华雄领十万大军驻守汜水关,提防酸枣的张邈、曹操、孙坚等部。其弟董旻领五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南部的伊川城,以防南阳袁术、颍川孔伷。张济领兵五万,屯洛阳以北虎牢关,以防河内的王匡与袁绍。
至于洛阳西部的卫冕,董卓是不大放在眼里的,只叫牛辅派两万兵马驻防宜阳,阻止卫冕军东进即可。
牛辅原本也是这么安排的,安排郭汜的部下崔勇,以及李傕的部将李蒙,各领一万人马分别驻守宜阳城与伊阙城。两城相距不远,且互为犄角之势,防守起来并不困难。
但其帐下一个年逾四十,蓄有长须的文士突然建议道:“请予精兵五万,必助将军夺下函谷关!”
这个面颊消瘦,额上满是皱纹,看起来颇有威严的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谋士贾诩贾文和。
牛辅笑而不应,推脱道:“太师之忧在二袁,区区卫冕年纪不过二十,部下不过万余,何以与太师争功?况太师只与我两万兵马,若是拿下函谷关还好,倘若不成功,这私自调兵、滥用职权之罪谁能担当?”
贾诩突然呵呵冷笑,有好处只想着往怀里捞,有责任就想着往身外推,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成事?
牛辅数得其帮助,华雄之所以能劫营成功,大破孙坚军,就是出自贾诩的手笔。所以他很清楚贾诩的厉害,见其无故发笑,顿觉不妙,忙问道:“文和(贾诩字),何故发笑?”
贾诩轻笑道:“我笑将军性命即将不保,还有心思来计较个人成败得失,当真是殊为不易啊!”
牛辅闻之大怒道:“你胡说什么?你不过是个辅军而已,不要自大的以为能看穿所有人的心思,我杀你易就如反掌!”
他对这个贾诩是又爱又怕,想用之又惧之。没有任何领导喜欢被自己的下属彻底看穿,牛辅亦然,他在贾诩面前总有一种没穿衣服、被大庭广众之下看光的难受。
贾诩却完全不理会他的愤怒,自顾自的问道:“二十五万大军一日消耗粮草几何?洛阳城中余粮还够大军支撑多久?最多半年,关东联军不攻自胜,我军不战自败。请将军想想,如大军粮尽之日,该何去何从?”
牛辅猛然惊醒,惊出一身冷汗,汜水关小胜一仗算的了什么?只要关东联军呈合围之势,洛阳城总有粮草尽绝的一天,介时不战自败。
“先生的意思是?”
贾诩道:“董公打西凉而来,西凉才是董公的根基之所在,何况长安乃龙兴之地。当年秦国据守崤函之固,以御六国合纵之兵。如若洛阳遭困,董公大可挟汉帝西归,以函关据守。若真的到了这一步,只有通过函关古道直入关中,这函谷关你还觉得可有可无吗?”
“函谷关乃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先生真的有把握以五万大军夺其关?”牛辅虽然近来职位连升,过得乐不思凉,但是比董卓还是要冷静一些。听了贾诩的分析,也觉得该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了。
“若卫冕只坚守不出,给我十万大军也未必能破函谷关,但是其为攻军而非守军,只要合理排兵布阵,五万人马足矣!”贾诩说话间,一个计谋已在心头生成,不过他并不准备跟牛辅多说。
“先生需何人为将?”
“董璜,李暹二人即可!”
牛辅大惊道:“这怎么能行?他们俩都是没带过兵的毛头小子,如何担当如此重任?”
贾诩笑着解释道:“正因此二人名声不显,年纪又轻,故能让卫冕轻视,从而大胆进攻。若是派一持重老成的将军,令其心有顾虑,固守函谷关不出,反为不美!”
“好吧,就依先生所言,董璜、李暹与五万大军,皆调由先生统领!不过我们得事先订下一个约定,以十日为期,十日之内你若不能拿下函谷关,我只能收回兵权!”牛辅也是有顾虑的,函谷关虽然重要,但董卓此时正为关东联军恼火,倘若因此事触上霉头被罢了官免了职,可就不合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