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楷转瞬一想就明白了,施耐庵不是史学家,是小说家。至于小说嘛,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扯淡的成份。这宋江起义说到底就是一次规模不大的农民起义,规模大小还比不上往后的方腊起义,在真实的历史上,应该就仅仅是这三十六人造了反。
赵楷小时候看水浒的时候,就对这次农民起义不大感冒,至于招揽林冲,也不过是机缘际会而已。
想到这,赵楷也没有什么兴趣带着林冲过去凑热闹,没打算改变自个儿的行程计划。
旁边邻桌的老货商周围还簇拥着大量的食客,津津有味地听着来自于老货商口中的各种被传奇化的故事。老货商对于这种倍受追捧的感觉十分享用。并没有人注意到邻桌,那个谪仙人故事中的男主人公。
赵楷听了一回,发觉老货商之后的故事多是什么奇闻怪谈也就没了兴趣,兴趣索然地叫上林冲和瘦长,离开了客栈。
庐州到海州,是赵楷的下一段旅程。
……
就在赵楷朝着海州去的这些时日内,却听见宋江起义这件事越闹越大,辗转作战遍及好几十个州县,赵楷不由得皱紧了眉头,这可不是件好事。
虽然说大宋现在还是富强繁荣不错,但是像这种闹腾的话,只会给外族人可乘之机。听到传来的流言说,宋江的口号是反贪官污吏,拥戴官家,也就是皇帝。这让赵楷不由得有些哑然失笑。
所谓奸臣之所以是奸臣,不是只是因为他真的想当奸臣,而是因为他作为皇帝的工具,皇帝经常借他之手干一些自己这个一国之君不便于干的坏事罢了,而奸臣譬如蔡京这种人,位高权重,不干点自污的事儿,皇帝又得猜忌他了。
一个能干事的道德完人,还手握重权,皇帝是肯定不会让他好过的。所以一个国家若是奸佞倍出,一定是皇帝出了问题。若是一个国家忠直大臣数不尽数,那肯定是因为国君贤明。
所以这个大宋朝现在之所以朝政污浊,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徽宗头上。宋江一伙人连最基本的主次都没分清楚那还谈什么起义,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在过家家罢了。
赵楷不感冒他们,也就没过多去操这门心,反正现在天下也不是自己在坐,由自己的便宜老爹和那群老贼想法子去吧。
仲夏时节到南方溜达果真是种挑战。赵楷骑在马上,感觉自己像是都要化了一般,就着毒辣辣的太阳,汗如雨下。
前方就是海州城了,赵楷抖了抖自己已经湿透的袍襟,然后翻身下马,打算牵着马进海州,他的枣红马也不住喘着粗气,马背上也尽是汗水。
“通淮门”,城门上书着三个大字。
在人来人往的城门下,赵楷看到了一张大大的安民告示。
“近日有贼名曰宋江,起于梁山,率乌合之众若干肆虐于海,众军民若有敌情速禀无怠。另者通贼或资贼者,重罚不论。”
“大宋宣和己亥,海州州府诰”
“少爷,看来这次闹得不小啊,都闹到海州来了。”瘦长咂巴着嘴,有些感慨地说。
赵楷没开口,点点头,继续向海州城内去。
一到海州城,赵楷就直奔主题,直接向着海州州府去了,目的很简单,见见张叔夜。
去州府的路上,赵楷感慨,要是自己能把南宋中兴四将、四名臣全部收入彀中,那还担忧个毛的班底问题。
不过比如什么韩世忠,刘光世的,好像都是征方腊之后才冒出来的,自己现在也不用太急了。
定下心思,赵楷已经到了州府门前,招呼了一个门吏去通报之后,赵楷就站在州府面前,静静待着张叔夜出来。
一会儿的功夫,赵楷就听见急促地脚步声传来,一个武官打扮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来。这个中年男子其貌不扬,甚至说有一些不甚好看,却长着一把长美髯,两条卧蚕眉,身子魁梧,猿臂虎背。
“殿下驾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殿下切莫怪罪。”中年男子声音略带一丝丝沙哑,磁性挺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