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创造了武功?”
“为什么要创造武功?”
“武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这是一个已不知道活了多少岁月的“学生”求教一个不在岁月规则内的“先生”的三个问题。
四十六亿年前,一颗被现在称为艾斯的行星刚刚成型,还没来得及围着其恒星绕几圈,就与另一颗系外星体相撞,这星体后来被科学家命名为特里坦,特里坦体积只有艾斯的十分之一,但是其质量是艾斯的五倍,是一颗燃烧得发白的火球,两个星体相撞,特里坦触碰之处艾斯表面上刚形成没多久的物质都变成了无助的粉末化成宇宙中的尘埃,特里坦不断往艾斯内部陷进去,按照其轨迹不用多久艾斯将会破肚而开分崩离析,但特里坦不偏不倚陷入到艾斯中心位置的时候速度却突然丢失,此刻的艾斯和特里坦就像一颗被咬了一口的花生汤圆,这是多少时光所造就而成的缘分。
碰撞产生了无数物质碎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特里坦自身的强大引力,有一大部分散落在星球周围的碎片被慢慢拉了回来,被重新覆盖在特里坦之上,就像是汤圆又被补了一点面粉,
纵使放大来看表面是那样的凹凸不平,高低落差最高达几万米,由于特里坦的存在,此时的艾斯就像一块被点燃的木炭,呈暗红色,而被物质重新覆盖的位置由于比较稀薄,已经被超高的温度融化成岩浆。
又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艾斯的行星环境慢慢趋于稳定,形成了稀薄的大气层,终于,下了第一场雨,还是酸雨,下了足足百万年之久,最终在星体撞击的深坑处形成了海洋,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大气层的含氧量逐渐提高,暗红的行星逐渐变成灰红色,温度降下来了,有机分子开始在海洋里聚集演化慢慢形成细胞,后来科学家称这是艾斯上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真的是这样吗?
此刻无数的单细泡生物在海洋中进行着原始的光合作用,不时的会有一些水泡从水底冒出来,随着水泡越来越多,有十几个“特殊的水泡”发出淡淡的红光,最开始只有豆子般大小,随着离水面的距离越来越近逐渐变大,最后齐刷刷的全部浮出了水面,一律是直径三米,金属般的质感,完美的圆形。
众所周知,艾斯经历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奥陶纪大灭绝、晚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以及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
首先是奥陶纪大灭绝,发生于4.45亿年前,大家都知道,早期的艾斯由于臭氧层还未形成,因此太阳的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艾斯表面,紫外线带有辐射,大量的辐射会造成生命无法诞生,因此,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热泉口附近,这是因为深度海水可以隔绝紫外线,热泉可以保证能量来源,而在当时,生命还离不开海水,因此艾斯上的生命除了某些极个别的已经上了岸,基本上都是海洋生物,而无脊椎生物就是初代艾斯霸主,但很可惜的是第一代霸主还没有能征服陆地,就被极端的气候灭绝了绝大部分,艾斯也进入了一个冰河时期。
第二次是晚泥盆纪大灭绝,发生于3.65亿年前,这一次艾斯的霸主是鱼类,相比于奥陶纪时代,在泥盆纪时代生物演化的更复杂一些,两栖动物和脊椎动物开始出现,植物也开始走向陆地,但在星球上数量最多的,还属于各种各样的鱼类,因此从数量上来看,鱼类是艾斯上第二代霸主,在这个时期,有一个上百亿立方千米被称为“超级地幔柱”的岩浆,脱离了地核,于是,超大质量火山爆发。大量高温气体融入海水,造成海水沸腾,直接杀死一批生物。不仅如此,岩浆还使海水酸化,导致环境剧烈变化,很多不适应的生物又被淘汰了一批,岩浆喷射出的大量有毒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给泥盆纪时代的生物带来了大量的灾难。超级岩浆爆发带来的影响非常非常深远,直到爆发两百万年后艾斯生命才从阴影中走出来,微生物才开始大量繁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