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乎意料,黎明被选拔为探月队伍中的宇航员。
斯拉夫超人小黎开始了他的宇航员训练之旅,除了进行一系列抗重力训练外,黎明还要在空余时间学习各种科学,以应对在寻找月球遗迹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情况。
拥有系统改造加持的黎明,接受能力显得尤为出众,在一系列竞争训练中被破格选拔为队长。
结果各国决策层充分交流与讨论,觉得将太阳即将氦闪的消息继续隐瞒下去,从而是全社会在祥和安定的氛围之中准备南极探月工程。
普通民众发现,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动乱正在以符合群众认知的缘由最大限度的减少,同时,在世界各国媒体的宣传攻势下,探索天空,发展航天科技,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电影艺术界也在政策的影响下,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世界灾难、太空探索的电影,潜移默化的改变普通民众的认知。
2024年,由世界各国共同建造的,超过土星五号运载能力两倍的探月火箭宣布研制成功,并在当年选则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多次试射,并宣布执行第一次飞行任务的国际宇航员班组,其中,27岁的黎明担任此次月球南极探测发射任务的队长,小队成员共七名,成员来自全球主要地区大国,其中,由黎明等三人负责执行登录之后的地面探测任务,其余四人负责在探测器降落后择机搭建维生系统,执行一系列科学研究任务,本次载人探月行动被命名为“启航”。
另一边,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斯拉夫式超人训练之后,黎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宇航员、探险家、以及机械电子工程师。
黎明对本次探月行动有着明确的计划。
在参与训练的这段时间内,他对领航员系统发布任务与奖励的目标进行了全面思考。在随后三年中,黎明除了可以查看文明的发展状况和宿主个人信息之外,其余有关遗迹探索,月球文明等任何问题,小爱都没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黎明觉得,解决太阳氦闪的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遗迹中,对此,他判断这可能是一种超出人类文明现有认知的科学技术,能够重新使得太阳稳定运行,还存在另一种可能,这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不是解决太阳氦闪,而是引导人类离开太阳系,从而逃脱氦闪的影响。
黎明更倾向于后一种判断。原因无他,领航员系统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导文明进行星际探索,如果月球文明遗迹中的造物能成功解决氦闪问题,那么人类则完全没有离开太阳系的生存压力。想法,其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进行反而会进一步加强人类留守家园的可能性。
2026年3月4日,探月火箭联盟号发射窗口期,在进行完各国媒体的采访活动之后,探员小队的宇航员们逐一登上了火箭。
与传统载人火箭设计不同,联盟号火箭采用了人类航空制造工程最先进的继续,驾驶室内,一块硕大的液晶显示器占据了整面舱壁,负责观测外界活动与接受地面信息,整个驾驶室的布局类似电影星际穿越,不过在驾驶室的空间上大了许多,每一位机组成员都并排固定在自己的座位上。
机组成员由七人构成,分别是负责执行探索任务的黎明、布鲁克、罗兹,以及负责维生系统搭建的罗巧、马蒂奇、曼苏尔。四男二女,搭配合理。
除了黎明之外,布鲁克是有着多年复杂环境生存经验,整个人是典型的海王脸型,负责探索小队的行动安全,而罗兹是知名大学机械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双料教授,负责可能探索小队的设备布置与维护问题。
而另外四人则是清一色拥有着丰富维生环境搭建经验的工程师。
“十、九、八......三、二、一”
“点火、起飞....”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以及炙热的黄色火焰,联盟号飞船顺利升空,强大的气流吹掉了现场围观群众的帽子,露出了锃亮的大光头。
......
“黎明队长,报告机体信息”
“航行姿态正常,机组人员正常,请指示”
“地面遥测信号正常,祝你们行动顺利”
......
月球,南极点。由于大气层的缺失,这里寂静的没有声音,太阳的光照洒下,将这篇荒凉的土地一分为二。在南极点,一半的土地会永远被日照所覆盖,另一半,则沉寂在永久的黑暗中。
联盟号的降落地点选择在南极点靠日照一侧的平坦地点。这样,可以通过太阳能板获取太阳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利于维生系统搭建,也方便进行探索。
高度在不断的下降着,机组成员的心情也紧张起来。
飞快的下落还在进行着,从十五公里快速减少至十一公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