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也不是针对我,只是和姑姑的沟壑矛盾还未解开,连对着我也冷眼相向。
要说有什么矛盾,那得从姑姑开始上初中的时候说起了。
那时还是上个世纪,正流行喇叭裤,披头士。
那个时候的树村还不叫树村,叫做双村,至于现在为什么改成树村,我也问过自己家里的老人和村里的老人,他们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我到现在也就未曾得知原因。
那个时候的大洛庄镇里还没有大洛庄中学,全镇上就只有一个初中——东寨初中,在一个村子里——东寨村。和我们树村相隔一个村,骑自行车也就二十分钟的车程,那个时候的初中比现在简陋得多,学校中间前后只有三排紧挨着的平房用做教室,一排有六间,从头到尾分别是一到六班。一排是一个年纪,三排正好分别是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纪。
那所中学承载着我父母一辈的初中回忆,当时他们农村那一代,普遍上到初中就不再上了,你说为什么不接着上?大部分的学习不好知道自己不是考大学的料再多念高中三年也白瞎,或迫于家里的生计早早的出去学技术,还有的就直接去工地打工了,我伯伯王建平初中尚未读完就出去打工了。
为什么初中还没读完就去打工呢?我奶奶告诉我说伯伯就不是那读书的料,小学的时候成绩就差的不行,小学的东西都没学懂,我想应该不是伯伯智力有问题,只是伯伯那个时候贪玩,爷爷奶奶也没空多于管教,每天的饿的前胸贴后背的赚工分、照顾三个孩子,哪有空管教?再说了,你叫本就是没上过几天学的奶奶和只有小学毕业的爷爷怎么管教呢?水品都是半斤八两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