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开着皮卡行驶在去邦邦农场的路上,妈妈西陵君和苏叶文也在车上。
位于德省的邦邦农场离盘市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
农场位于德省和掸国交界的一片河谷,高耸的群山环绕之间,正是色彩斑斓的亚热带森林密布的湄河源头,这是一片神秘的地域,至今也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物种。
除了是为数不多的还保留有野生老虎种群的自然保护区外,这块区域也是重要的东南亚综合生态研究和保护中心之一。
农场主要由农业部创新发展基金投资,奈特川菜馆和伊鲜省水产店做为创始股东并代为管理,占地上千莱的农场目前已经开发了一小部分。
松谷川料理店和曼墩公寓物业也是农场的创始股东单位,除了以会员价格购买农产品外,并不参与农场的经营管理。
采用会员制的生态有机农场创立之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卖出多少农产品,而是为了在城市化快速席卷的当下,给参与者保留一块心灵上的净土田园。
同时也是对于无农药化肥和机械化作业的纯粹原生态农业的研究。
马辛是来自为数不多的来自掸国的农场会员。
三年前在一次钓旗鱼时被鱼的尖吻刺伤大腿后的马辛,做完手术后医院推荐他在农场做康复锻炼。并由此喜欢上了这个农场。
三年来的每个月有一周,他都会在农场度过。
这里也是马辛舒缓和平衡位于极限压力的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之一。
农场现在有来自不同国籍的常驻会员数十名,也没人在意马辛那略显奇怪的掸语口音。
马辛在农场有自己的私人小套间,重伤他的旗鱼被制成了标本挂在墙上。
两米来长的鱼标本很好的保留了鱼本来的颜色和斑纹,
上扬的尖吻像一把出鞘的远古利剑,正闪着凌凌寒光,
这是能刺穿厚重油轮钢板的自然生物利剑。
原本爱好赛车运动的马辛很喜爱这种能高速游动的鱼,刚出生时小如一粒米的旗鱼,在一年内就能长到现在墙上标本的尺寸,也是生物学上的奇迹之一。
旗鱼何尝不就是自己的人生?只能通过高速游动才有可能躲避追杀而生存。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伊洛的皮卡已经接近了邦邦农场,她转动方向盘小心翼翼的避开路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种坑。
“小洛啊,你车技越来越好了。”苏叶文夸奖伊洛。
“哪儿啊,有你开的那么好就好了。”
“开车就是个熟练活,这个还是比画画容易多了吧?”
“我现在有点喜欢开车了,开车时不用想事情,看着路就行了。”
“嗯,开车适合你这个傻姑娘。”西陵君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女儿让她想起来了自己年轻时作为村花的风采。
“阿姨,森陀弟弟在新学校还适应吧?”,苏叶文一贯喜爱和关心伊森陀。
“适应得不太好,开学两周多已经打了三次架。”西陵君不无担心的说。虽然打架并不是伊森陀主动挑起的。
不过她还是担心事情可能会向更为极端的方向发展。
“弟弟是讲道理的人,打架他也不会吃亏的,事情不会发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妈妈放心吧。”
伊洛很了解自己的弟弟,她反而内心支持弟弟对于校园霸凌的奋起反击。
她知道作为少年泰拳冠军的弟弟虽然表面看起来性格沉闷,却是个内心丰富温柔的人。
“阿姨,我听说拿甲叔祖上就是古代武士呢,森陀弟弟就很有武士气质。”
“是啊,你拿甲叔说过祖上曾经和侵入王宫的日本武士战斗过,还有古官制坤爵衔呢。”
西陵君想起古代武士的后人现在在卖鱼,思想不禁有点发散起来。
“妈妈,农场这里附近还有老虎呢,以后你可得小心点。”伊洛有点担心的说。
“嗯,平时也不会出去太远,农场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发生过老虎伤人事件,别担心。”
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拐过一个山头,邦邦农场就出现在眼前。
农场有自己的厨房和餐厅,来自欧洲的会员瓦龙正在烤制布鲁塞尔烤鸡,这是欢迎西陵君一行的晚宴主菜。瓦龙同时也是全球粮农组织的珍稀植物保育种专家。
农场餐厅位于山间的热带果园和麦田之间,干栏式建筑有挑空一米多的离地空间,这除了防止蛇类之外,也有利于其他动物通行。
十多名会员热热闹闹的帮着从皮卡上把东西搬入房间,马辛远远的观望着,会员们知道他离群寡居的个性。也没人叫他帮忙。
视力绝佳的马辛倒是一眼就认出了伊洛,他在屏幕上看过她一眼。没觉得危险的他,只是觉得世界真小。
晚餐在比利时厨师瓦龙做为农场会员代表致简单欢迎词后就开始了。
食材都来自农场,分餐制的盘子里是喷香的烤鸡,配上果蔬和面包之外,还有农场自产的果汁。
农场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没有雇主和雇员的概念。
农场的餐厅和住宿是对外营业的,客人也可以买走农场出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