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三十来岁的张二狗就将竹筐背上了身,一边往外走一边嘴里还嘀咕着“好久都没下雨了啊”。
张二狗其实不喜欢下雨,一下雨家里的衣服就干的慢,他本来就没几件衣服,一下雨就只能穿半干不干的衣服了,还容易得病。可他更怕不下雨,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卖蓑衣呢,要是不下雨谁买蓑衣啊。
是啊,好久没下雨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他爹,二娃快到进学堂的年纪了”,屋里的女人说话了,其实女人本来不想说的。
张二狗脚步停顿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二娃,嘴巴张了张,却没说出话来。
女人低着头,看不见表情:“要不就别送学堂了吧?”声音怯怯的,好像犯了什么错。
其实这又是什么错呢,大娃不也没上过学堂吗,还不是一样干活,村里又有几户把孩子送进学堂的!?
张二狗面无表情的说道:“那就不送学堂了,庄户人家也用不上”。说完把竹筐又往肩上紧了紧,得赶紧入城了。
身后女人低不可闻的叹息声,声音很低,好像怕被刚走的张二狗听见。
张二狗怎么不想把娃娃送进学堂?娃娃如果识字的话,就能在城里找到营生了,至少饿不死了。可他哪来的钱啊,卖蓑衣的钱还不够一家老小吃喝呢。唉,大娃眼瞅着快到找婆娘的年纪了,这个钱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因为肚子没有油水,几个娃都快比他吃得都多了。每次看到娃娃没吃饱的样子,张二狗都只能沉默,一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小时候他爹也是这样沉默。
不是张二狗和父辈不努力,实在是光维持生计就已经不堪重负了。再说了,怎么努力,朝哪里努力啊!
农户的子孙还是农户,乡绅的子孙还是乡绅,多少年都不会变得!
不甘吗,以前还有,现在只有麻木了。改变不了什么那就只能认命了。
一路想着事情的张二狗不知不觉就到了城门口,正想赶快进城呢,就看见城墙边围了不少人,这些人干什么呢?张二狗虽然好奇,但也没打算过去,还是赶紧卖掉蓑衣才是正事,家里快要没粮食了。
“二狗,二狗”,那人群里有人突然大声喊着张二狗的名字,是同村的张麻子。张麻子喊着二狗的名字就兴奋地向他跑过来。
张二狗停下脚步,放下身上的竹筐,趁机歇息一下,因为担心蓑衣不好卖,张二狗这一路一下都没敢停下来歇息。
张麻子来到张二狗面前,高兴地冲张二狗直嚷嚷:“二狗兄弟,大好事啊,刘皇兄打算办义学,娃娃上学不仅不花钱还免了口赋呢,说是晌午还管一顿饭呢”。
张麻子家里也有到了上学年纪的娃娃呢,心底也正发愁呢。
其实娃娃上学的事情不光张二狗头疼,有娃的爹娘都头疼呢。大家怎么会不知道上学的重要性,娃娃识字就是去城里店铺当个跑腿也能吃上饭啊。如果还是和土疙瘩打交道,早晚得饿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