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正值农忙的七月。
清晨,几户人家升起炊烟,想来是在给牲畜安排吃的,毕竟山里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山上能看到稀疏几个人影,有人在地里挥舞锄头,有人在路边驱赶羊群,他们必须在太阳完全出来之前尽可能多干些农活,由于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村里只剩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大片被父母遗弃在家的孩子,再有就是为数不多放暑假的中小学生,田小阳就是其中一个。
田小阳六点便跟着奶奶到菜地里除草,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家里难得出门赶次集,这一亩三分地基本就是夏天全部的食粮保障,于是老人常说:山里人,靠老天赏脸,靠土地吃饭。
不多久对面山头有人亮起歌喉,嘹亮的歌声在山林石涧间宛转悠扬。
“清早起来嘛哟嘿,扛起锄头嘛哟嘿……”
唱山歌是村里人农忙时独特的消遣方式,更是代代相传的本事,没有固定的曲调,没有固定的歌词,有时是一个人自娱自乐,有时能听见别处山头有人应和几句,唱山歌成了农忙季节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约莫九点,远远听见村小传来鞭炮的声响,田小阳不明所以,但好奇心促使他决定过去看看。凑热闹是乡下人刻进骨子里的特质,在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忙生活里,任何新鲜事都足以让人提起精神。有玩笑道:没有一个外来人能带着秘密从村头大爷大妈的面前安然走进村里,不是空穴来风。
“麻烦让一让,麻烦让一让,谢谢。”村小门口围着一堆村民,田小阳凭着一米五的个子、六十几斤的骨架子轻松游走在人群间隙间,不多时便来到门前。
眼前是九个身着绿色短袖的青年男女,其中一个田小阳认识,是去年刚刚考起重点大学的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田霞,其他几人细皮嫩肉的一眼看出不是本地人,村长田富贵和村小校长田永刚也在其左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