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有座道观,观中只有一老一小两个道士。其中老道士道号隐山居士,年轻的道士道号晨净子。
突然一天老道士要准备下山去,他把小徒弟晨净子喊来,认真叮嘱他:“我这次下山,有重要的事情,这里,是我给你留下一块儿祖师爷传下来的宝镜,你将此镜挂在道观的大门上,整座道观及道观四周就能遁去行踪。在我回来之前,你切勿下山,如果,你发现此宝镜沾染尘埃,说明危险将至,如果有奇怪的事情发生三次,你需速速收拾行囊下山去,别再管我。”
二十出头岁的徒弟晨净子虽然一脸蒙圈,但见师父的表情严肃,想来必是出了大事,便接过宝镜,恭敬回道:“谨遵师父之命。”
老道士交代完后,便忧心忡忡地飘然下山,晨净子按师父的吩咐,将宝镜悬挂于道观的大门上后,便不再理会。
时间不知觉地流逝着,一个月过去了,师父并未归来,道观因为宝镜的缘故,也无人前来打扰。晨净子每天做完功课,就是打扫道观,也过得悠闲自在,
转天,晨净子正在道观门前的溪边打水,这时,小溪的对岸传来一声动静。晨净子抬头一看,只见一名衣衫褴褛的年轻男子狼狈不堪奔过来,身上还有几处伤口。
晨净子静静地看着他,有宝镜在,道观所处之地已被隐去。虽然年轻男子就在附近,却对晨净子视而不见。
突然间,男子身后传来一声虎啸,年轻男子顿时面如死灰,眼神中露出绝望的神色,他看了看这附近,只能落荒而逃。晨净子只在小溪对岸默默地看着他,却并无出手相救之意。
打完水,晨净子回到道观,只见道馆门口贴着的那个宝镜仍洁净无尘,只是不知为什么,宝镜的表面似乎开始变得有些黯淡。
晨净子叹口了气,关好大门,继续今天未完成的功课。
当天夜里,道观外虎啸声不断传来,晨净子在道观中充耳不闻。到了隔天,天亮后,虎啸声已经停了,也不再有那年轻男子的踪影。
晨净子依旧跟平常一样过着日子。师父依旧没有音信,也不见他归来,渐渐地,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这日,晨净子在厨房生火做饭,突然,一阵大风刮了进来,晨净子感觉到不妙,出门看去,只见那宝镜被风刮得摇摇欲坠,晨净子赶忙用手固定一下。
随着大风减弱,晨净子发现,宝镜的表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风刮出几道划痕,看着这个略微瑕疵的宝镜,晨净子不由皱起了眉头。
此后,晨净子便开始常常坐在道观的大门口,向远处眺望,默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日,晨净子正在门口打坐,却见有一个女子独自上山。只见女子面容姣好,神情却难掩悲痛,一边走一边抹泪。
由于此刻宝镜略微受损,道观门前的石阶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那女子顺着石阶而上,来到距离道观门前不远处,不住的张望,开始伤心地自言自语:“家父遭奸臣陷害,只因家父与隐山道长交好,便让我来此投靠道长,可惜却遍寻不着。我父母皆已命丧奸人之手,我独自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说罢,她寻着一块石头,搬到大树下,缓缓解下腰带,抛系在粗壮的树干上,将脖颈套了上去,眼中含着热泪,直直盯着前方,便要自尽。
在道观门口的晨净子看到此场景,他站起身,并没有去劝阻女子,而是转身回到了道观中,关门不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