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小院里。
王力爷爷郑重得看着双眼透露着坚毅的我,斟酌了一会。
“好,先练了看看,武之一字,贵在坚持。”
老爷子看着旁边肥胖的孙子王正东。
“你陪狗子一起练,把那身肥肉去掉。”
“狗子,你玩真的,这玩意要命的,不是人玩的。”
正东急眼了,练呢受不了苦,不练呢不讲朋友义气。
看着他急得肥肉乱颤。
我不讲义气的笑了。
“玩真的。”
两个小时后,在不断纠正我们两小的马步姿势和呼吸频率后。
老爷子带我们上楼给我们讲故事,也是我们最爱的节目。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
【武术,奔跑(止通假趾,意思为奔跑)战斗(戈)的技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
故事开始:
解放前。
靖城有姜、王两大世家。
两家大公子年岁相近,打小二人互相攀比。
读书比文,习武比武,遛鸟比鸟,饮茶比壶等等攀比事件。
二位公子在多次的攀比事件中互有胜负。
一日,二人在城中最出名酒楼相遇。
酒后各自炫耀,相约比谁家更富。
王家公子包下该酒楼一月请全城人吃。
只需进酒楼时说一句“王家公子的好话”,即可入座用餐。
一时城内城外,过往客商四处宣扬,食客如云。
王家公子好评如潮。
姜家公子见其如此炫富,不愿被王家公子比下去。
苦思后,为取胜。
便将家中金条倾巢取出一千三百余两,至金店打成三箱金箔纸。
然后邀王家公子至靖山之顶,开箱扬而撒之。
王家公子旁而视之,且惊且怒。
又准备大干一场,一定要出这口恶气,后被其父阻止。
至此之后王家公子无颜常居于靖城,离家行走西南遍访名师习武。
因天资极其出众,大有所得。
三年后艺成回家,寻姜家公子比武,方得知姜家公子已病逝多日。
须臾间,回忆过往荒唐。
得悟武德之要:“争而不行,不如不争而行。”
决定一心向武而行,遂继续出门行天下。
多访于民间武术大家。
多停留于名山大川之间。
于青城、峨眉、武当寻各家宗师山间论武。
东山、东广海边与大家敬拳切磋。
傲立于津城、海城擂台,打擂扬威。
后回滇省,入滇省陆军讲武堂参军效国。
时值护国运动,北伐,军阀割据,地方混乱。
后又逢外寇入侵,多年来手上多有杀戮。
后受邀成为好友滇省主席云龙之卫队长,云龙本人也自幼习武,为武道大家。
加上王家公子天资惊人且博采众家的大成武道及军事技术。
遂霸滇省18年。
解放后,王家公子回靖城归隐。
老爷子一生经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少时懵懂,青年时痴迷武术,壮年时参军效国,老年服狱,出狱后方得安享数年。
“我一生所学颇杂,你们考虑一下告诉我,为啥学武,究竟想学啥?”
我不假思索道:“学武强身,磨练意志,报效国家。”
“俺也一样。”
小胖子跟上。
“那想学啥?”
老爷子又问。
“最厉害的。”
“俺也一样。”
“哈~哈~哈,最厉害的武术就在你们身边。”
老爷子一指,一墙之隔的靖城一中大操场上。
提前一周上学的学姐学长们,正在排队做的第七套广播体操。
这时,那悬于三楼教学楼外的大喇叭中传出
“现在开始做全国第七套广播体操”
“~第一节~伸展运动~~1~2~3~4~2~2~3~4......”
滴滴答答的小号声做前奏,在轻快的节奏声中。
操场上的学姐学长们懒懒散散的动着。
在各班主任目光扫过来的时候,马上变得极其认真的来上几下。
目光一走,彷佛被抽了骨头似的。
缓慢、无力、目光涣散的像被翻过壳来爆晒的乌龟,只有一口气吊着。
面对自己至少已经做了超过四年广播体操。
我和王正东面面相觑,一起满脸疑惑的看向老爷子。
“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入门级武术最好的功法,没有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