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时间跟睡觉一样一样的,过得老快了,很快就到了显德十八年。显德十八年的夏末,天气变得比以往冷得更早了些。</p>
十年的时间,不长不短。有很多东西从来没有变过,或许以后也不会变,就像京都金陵仍然繁华异常,秦淮河上仍然纸醉金迷,夫子庙仍然学子如潮,玄武湖仍然清澈无垠,栖霞山上仍然游人如织……</p>
有很多事变了,而且是大变,或许以后还会继续变下去。</p>
这十年间,楚国的商业依然繁荣昌盛,达官贵富商们依然奢靡无度,百姓依然为一日三餐辛苦劳碌,各地的民变依然春风吹又生,甚至有些军队也偶尔出现一两次兵变。</p>
这十年的楚国似乎有些流年不利,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地震,干旱,虫灾,洪水……每一次灾难都需要大量的银子赈灾,这使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多难似乎没有兴邦的迹象。</p>
十年的时间对于个人来说,是个分水岭,上去了,就是英雄,上不去,就是狗熊。</p>
朝堂上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却依旧保持着吵吵闹闹的良好传统。内阁三大学士都已经老了,杨涟和杨续都已经过了七十岁,就连最年轻的左元培都已经迈入花甲之年,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继续为大楚发光发热。</p>
楚帝近些年迷上了修道,身边多了一个叫无尘道的道士,还封他为“崇道弘德大真人”,常伴楚帝左右,而日常政务大都交由内阁和司礼监办理,内阁和司礼监的权柄日盛。</p>
太子熊心开始帮着处理朝政,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按照三位大学士的意思去办,不过总算是很好的开始。二皇子熊泰的贤名越来越大,前去投奔的能人异士不计其数。三皇子熊安也已经长大成人,十五岁那年去了北部边疆,投笔从戎。</p>
高衍在显德十六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成为朝廷的二品大员。高衍上任后大力整饬军备,边军战力不断增强,对外采取强硬态度,有犯必诛,几年下来边境消停了不少。</p>
商人们的地位越来越高,赵家的生意这几年越发平稳,规模也越来越大,雇工人数也急剧增加。赵文安和司徒晨也似乎比以前更忙了,只是岁月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p>
家中的变化很大,石兰给赵文安生了一个女儿,起名赵媛,现在已经十岁,跟她一样古灵精怪花样百出。</p>
陆吾、白泽和杨浚都已过弱冠之年,陆吾一直跟着赵轩,白泽和杨浚则进了国子监学习。加上赵文安去蜀国时带回来的一个叫英招的孩子,几年来几人虽然都有各自的事情,但无事时常在一起玩耍,倒也形成了不浅的友情。</p>
南宫如霜也已及笄,原来那个粉妆玉砌的小女孩,变成了明艳动人的大姑娘。只是众人都觉得如霜的性子有些淡,整个人的气质感觉就像是一幽清潭,波澜不惊,只有偶尔笑起来的时候,众人才发现如霜原来如此的风情万种颠倒众生。</p>
不过整个梦回庄园没有人敢私下非议她,不只因为她是少爷最宠爱的侍女,更重要的是她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能力和公正态度,似乎什么事到了如霜手里都会变得轻而易举,时间久了,大家对如霜又敬又爱,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喜欢听听她的意见。</p>
十六年,赵轩也成为了一个眉清目秀的俊俏少年,像他这种年少多金又风度翩翩的男子,自然是媒婆追逐的对象,每日里去梦回庄园提亲的络绎不绝。</p>
赵文安虽然对他比较纵容,却从来没有放弃让他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无论是琴诗书画兵书战策还是阴阳术数武功赌术等各种看上去不入流的东西,只要他想学,就找人教他,但是前提是四书五经的功课必须先做好。</p>
赵文安为赵轩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使他平稳而不断地吸收着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全部知识。</p>
当然,最终赵轩也没有舍得让赵文安失望,顺利地通过了显德十八年金陵乡试,成为了一名举人,同时考中的还有豆腐西施的儿子杨浚。杨浚的中举,是豆腐西施十几年来最开心的一件事,已渐渐走出丧夫之痛的她迎来了人生中最扬眉吐气的时刻。</p>
赵家的经济实力在金陵已经让人仰视,在众人眼里赵文安这个后起之秀,已经直逼金陵城最有钱的皇商谢家。赵轩名字也渐渐在金陵叫开,算得上声名鹊起,近十年的伴读生涯已经让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熟悉了这个年轻人,虽然三皇子熊安早早地去镇守边疆,但赵轩的名声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有如日中天之势。</p>
红楼梦的出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p>
显德十四年,一本名叫红楼梦的书开始连载,并很快在金陵上层流传,书的作者是梦回庄园的梦觉主人,假于村人之言,勾画了一个光怪陆离荡气回肠的故事,一时间让金陵纸贵。</p>
这个故事如此动人心弦,以至于诸多大户人家多了不少叫袭人晴雯之类名字的丫鬟,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根据书中的人物起名字,被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的闺中少女更是不知凡几,每日里抱着一本红楼痴痴自语的也不少,闺蜜们见了面不知道宝玉黛玉的,都会被人嗤笑,你要是没看过这本书,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p>
这本书如此之火,让不少吃了鸡蛋的人开始探寻下蛋的母鸡,当然版本很多,有人说文笔如此细腻,必是出自女子之手,谢家二小姐颇有才名,之前也写过几个类似的话本,想来定是她所作。</p>
有的人则认为,能有如此积淀和感悟,必然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非此不能如此洞悉世情人性。</p>
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版本都一阵风般的消失,人们把目光集中到梦回庄园的赵轩身上,因为很多明确的事实都显示,他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作者,这一发现让大部分人大跌眼镜。一个十几岁的小子即便再才华横溢,也写不出这样华丽和深刻的话本吧?</p>
怀疑的人很多,相信的人也不少,赵轩也从来没有出面辩驳或否认过,但在各种态度的嘈杂中,这个版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承认。</p>
这件事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来赵家提亲的人更多了。</p>
赵轩觉得虽然自己在楚国生活了多年,但在本质上还是一个颇有小资情调的现代青年,对于封建包办婚姻和相亲这类事有着天生的反感,面对各色热情如火的媒人,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家中放话说,不中举则不考虑成亲的问题。</p>
对于同样不堪忍受的赵文安来说,一听这话,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感慨着道,果然是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在自己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谆谆教导下,儿子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番期望和栽培,终于想着去考举人了。</p>
见儿子终于开窍的赵文安从此更加努力,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赵轩考举大业无限的服务中去,每日里嘘寒问暖,唯恐有一丝不周之处而影响到赵家这项光辉和伟大的事业。</p>
一个多月后,赵文安咂摸着有些不对劲。因为他发现这小子远远没有达到言行一致的境界,每日里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压根儿没有多拿出哪怕是一点时间研究四书五经,这让赵文安无限热忱的心感到很受伤,他觉得该找这小子谈谈了。</p>
“儿子啊,你那本书现在每月能给书局赚两千两银子,厉害呀……”</p>
“嗯,意料之中。”</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