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过我所在的文科班男生稀有,都拉不出一支篮球队。
但班里男女比例是1:3,女生人数在整个学院里算是多的,因此从本班组织起一支女篮还是绰绰有余。
大一年级的学院篮球赛(就是我们被锡安型专业球员碾压的那一回),同期也举行女子篮球比赛。
在我们男篮首场比赛,即被无情碾压而遭淘汰以后,班级只好把希望放在了女篮身上。
作为篮球理论和实战水平俱佳的我,便自告奋勇毛遂自荐的出任了女篮教练,全权负责起球队训练和指挥比赛。
首先要在总数三十名女生中间,进行遴选。
虽然班里既没有专业型也没有天赋型选手,但要挑出五个有其他运动底子,或是篮球爱好者倒也不难。
最终通过主动报名和到球场现场海选,找到三个比较有特点的球员,算是建队基石。分别是小琨,小璇和阿文。
小琨是在中学时候常打篮球,投篮和运球都有点底子,缺点是身体素质很一般,没有速度和弹跳,必须要给她创造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有输出。
小璇来自南方省份著名的排球之乡,算是半专业的排球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细胞,缺点是篮球底子薄,上肢力量不足。因为投篮动作的发力方法和打排球完全不同,距离稍远的投篮就无法很好的完成。
阿文有一米七十出头身高,身体素质和弹跳也一级棒,缺点是完全没有篮球基础,最简单的运球和传球都要从头练。
除此三人外,另找了两个运动积极分子,算是凑成了先发阵容。
从组队完毕到正式比赛也就一周的时间,女篮训练安排在太阳下山后的傍晚,一来天气不那么热,二来是到了晚饭的时候,篮球场才会稍微空一点。
即使这样,还曾发生因为争场地,徐霆锋(作为陪练)和在篮球场上踢足球的另一伙人吵了起来,还差点打架。
好在有女生们上前劝阻,两边男生才慢慢冷静下来,没有酿成什么后果。
虽然时间又短,场地也紧张,但我们的训练和布置还是非常认真的。
根据我们各位女篮球员的特点,我分配了正式比赛时候的位置角色,并制定了相应的训练计划。
阿文人高马大,外加出众的弹跳,毫无疑问出任中锋。
小璇有速度但没有投射能力,因此作为前锋打快攻。
小琨技术最好,做控球后卫,还要负责定点投篮得分。
根据以上分工,她们的训练内容分别是:
阿文只练篮下技能,主要就是起跳争抢篮板,然后练习近距离打板入筐。
小璇主要练习突破和运球上篮,考虑到快攻和突破很容易造犯规,再加练罚球线投篮。
但小璇的上肢力量偏弱,要重头学从下肢到身体核心再到上肢发力的标准投篮动作,没足够时间了。
短期内也不可能很快提升上肢力量,想要获得较高投篮命中率,我只能教她使用非正规的投篮姿势。
双手手心向上持球下垂到腹部,然后向前上方抛球出手,也就是所谓“倒马桶”式投篮,样子是难看一点,但我认为很实用。
不过小璇似乎不太爱用这个姿势,毕竟她有运动细胞,每次练习都很努力的使用比较标准的女式投篮姿势,就是双手持球于胸口,然后向上推球出手的动作。
小琨主要练习定点中距离投篮,包括各个位置乃至三分钱外,如果她能在投篮前,做充分的预热准备动作和保证空间的条件下,命中率还是有保证的。
另外,全队还要练习双人间传球,小琨要加练运球行进中的传球。
短短一周的时间,几乎每天晚饭前我们都会进行上述的训练。但实际上全员到齐的正规训练没有几次,正式比赛就开打了。
和男篮比赛的抽签一样,女篮的对手也是工商管理C班
虽然他们班女篮没有像男篮队中锡安般出挑的球员,但先发阵容全员都拥有良好的运动能力。
其中两名选手的控球和投篮水平相当出色,其他几位角色球员的水平也都在我方三人主力之上,总之管C的女篮球员总体水平,明显比我们班女队高出一个档次。
比赛进程也和账面实力差距相符,我们基本是被动挨打,虽然不至于像男篮场面那样悬殊,但也丝毫没有取胜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