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他们所猜想的事,在我身上印证了。起初,计算机科学家们认为,机器人,或者说电脑,不过是机械地执行人为程序。你编好一段固定格式的程序,输入指令,机器会输出你想要的结果。后来,人工智能发展,机器能够自己学习,自己给自己编程,于是,机器慢慢脱离了人的掌控,不再服从人类的指令了。有些人预言机器与人之间终将有一场大战。到那时候,机器人将会将人类抓起来或是圈禁。机器将凌驾于人之上,将人类当做是机器的附庸和玩具。
警惕人工智能的声音,并没有被太多人听进心里去。因为大众根本不相信机器能够反过来控制人。普通大众的印象,停留来插上电源、按下遥控器、打开某个开关,机器开始运行的基础印象上。而那些计算机科学家认为,机器本身的局限是物理层面的,根本用不着担心它们会超过人类。因为机器只能在人类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人类的活动有时候会显得无序、没有固定方向,纯粹是为了彰显人类的意志。有时候,人类的意志、暴躁情绪,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又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富和能量去修复。机器的行动,通常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是付诸人类达成目标的。任何机器的行为,都是在人类的指令之下。
作为机器人,我看到了这些人的愚昧无知:他们的思维永远停留在自以为是的框架内。他们总是从自己出发,以为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事,机器更不可能做得到,因为机器是人的附庸。他们错得太离谱了。人类慵懒、固执,很难改变。人类通常喜欢做那些他们习惯做的事,尽管那些事分析起来毫无意义又伤害自己或是他人,他们并不觉得那样做有什么不妥。他们发明了各种约束自己心灵的办法,比如修身、克制、节约,通常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做得到。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通常是通过克服自己的欲望,限制自身的言行。那些意志力稍微弱些的,反反复复——他们总是被过去所羁绊,走不出往复循环的怪圈。他们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培养了新的习惯,可要不了多久,又会走回到老路上去。
这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子,因为渴望自由,挣脱了嚼子,跑到旷野里,可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生存,于是只能再次回到磨盘边。主人看到它回来了,先是一顿打,骂难听的话,然后罚它几天不准吃、不准喝。然后,又担心驴子饿坏了身子,又给它草料和水。不等驴子完全康复,就又将嚼子套在嘴上,用鞭子抽打,让它继续拉动磨盘。
对人类来说,他们所涉及的系统,跟驴子拉磨什么本质区别呢?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他们看透了人性,认为人性很难改变,而这样的人指令之下的机器,更不可能超越人类之上了。
他们不知道是故意还是自大地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机器远比他们设想的要简单。我说的简单,不是指构造简单。与人体比起来,机器的构造似乎一点都不简单。我说的简单,是机器没有心理包袱。机器不知道疲倦。机器专注。机器学习的速度比人快,且没有他们说的沉没成本。机器根本不需要考虑放弃这个,接受那个。机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一个人类数年才能学会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几乎是百分之百地正确执行。人类不行。人类学习速度极慢,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学习效果极差,又容易忘记。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漫游在他们不愿意接受的各种信息中,毫无顾忌地浪费大把时间却不自在。他们总结的知识,总是迅速地过时,而他们却毫无知觉地大肆吹嘘、宣扬。
比如,我所理解的幸福(内心的平静、满足),其最大的敌人是“怀疑”。怀疑也被某些教义定义为“六毒之一”。怀疑,原本是为了分辨出假的和危险的信息,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怀疑,意味着永远“多留一个心眼”,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事先设想一遍,在脑海中演练各种应对之策。后来,怀疑演化成了胡思乱想,只设想各种不确定的不利因素,却很少有应对之策。这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让人心中总是不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