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李陵正在慢慢接受着大清的一切。似乎连自己曾经那么厌恶的辫子都看起来顺眼了许多,当然,这不代表他已经能毫无芥蒂的接受自己脑后的猪尾巴。
于是,李陵打算新建的黑旗军试点推行剪辫子。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李陵只是心里的一点点想法,谁都不曾告诉。况且,黑旗军连个架子都没搭起来。
不过李陵有些顾不上搭架子的事情了,明明雪灾已经过去,京师周围的灾民却越聚越多,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灾民向京师涌来。甚至已经有灾民哄抢大户,几乎演变成民变。
“谁来告诉朕,为什么赈灾粮款拨下去了,还有这么多灾民?”
“谁来告诉朕,为什么仅仅是一场雪灾,不误农时亦不伤庄稼,怎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谁来告诉朕!”
“刘统勋,你是钦命赈灾大臣,你信誓旦旦的跟朕说,粮食发下去了,灾情控制住了,那是什么,造成了今日之局面?”
李陵站在乾清宫大殿上咆哮着,大臣们跪了一地,口呼:“臣等万死。”
“万死有什么用啊,朝堂之上衮衮诸公,谁来为朕解惑?”李陵望着这些有事只会磕头下跪的臣子们,心中无比的烦闷。
其实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皇帝知道,满朝文武官员都知道,经办事物的大臣更是知道,但是,就是没人说出来。这是一条利益链条,满朝都是受益者。只要不是大规模的流民闹事,在庙堂之上诸位大人眼里就都是癣疥之疾。
“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彻查此事。户部,收拢在京灾民,遣发粮食种子,刘统勋,你亲自去盯!马上就是春耕了,误了农时,下半年就是更大的灾祸。”李陵见大臣们拿不出主张,便直接下令道。
“万岁爷,户部京师存粮已经不足以供应如此大规模的灾民,连日来,京城米面价格皆涨了五成,许多粮店都已关门歇业了。”户部尚书海望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
“满朝文物大臣,勋贵皇亲,都出一部分粮食赈济灾民,你户部拿个章程出来。内务府出粮十万石,你一并筹措了。”海望还兼着内务府主管大臣,所以李陵直接向他吩咐道。
“事关满朝勋贵大臣,奴才只怕不能当此重任。奴才以为,此事须得宗室内德高望重的王爷出面。”
海望知道皇帝对自己已经十分不满了,只不过暂时没有抓住把柄,所以他一直小心翼翼的顺着皇帝的心思,但是这次他实在不敢顺着皇帝的性子来了。这是个得罪人的活,还是一下子得罪满朝文武。
海望心里埋怨着皇帝,怎么想一出是一出,这叫什么事啊,自古就是贱民交税养活达官显贵,这下倒好,从达官显贵口里夺食去养活贱民,这不是倒逆天纲吗。
“万岁,臣觉得此事不妥,各勋贵文武大臣虽由朝廷供养,却也须养活一大家子家人,多有入不敷出者,如今又要征集粮食,实不可行。请万岁三思。”大学士张廷玉一带头,满朝文武都跪了下去“请万岁三思。”
李陵想了想,觉得直接征收也确实不妥,倒不是真就信了大臣们没有余粮的鬼话,只是可行难度太低,容易引起朝堂普遍的反弹。要是能简单粗暴一刀切,直接惩治贪腐不好吗,但是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与满朝文武为敌。不过李陵也有了更好的主意,不能征收,但是还可以募捐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