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粥棚,李陵又去了几次,皇上亲自下场给灾民施粥,加上有几个大臣“自愿”为赈济灾情捐纳粮食,在这样的带头下,朝野的勋贵大臣都“踊跃”捐粮,心里却是恨死了那几个起头的马屁精。
对筹措起来的粮食进行分配的时候,黑衣卫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黑衣卫的班子搭起来很快,这得益于粘杆处的精干力量全部补充进了黑衣卫。大清的官员们还不习惯在明晃晃的大刀护卫下办差,一个胆肥八品官给“护卫”他的黑衣卫送了二十两银子,要他对自己偷梁换柱的行为视而不见,于是,他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的脚底板,这也是他这辈子看到的最后一个物件了……
这是一件大事,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大臣们要求严惩肇事者,并且取缔黑衣卫,因为这些人,让他们想起了“昭狱”、“九千岁”这些恐怖的字眼。群情激奋之下甚至有人扬言要撞死在太庙前。
于是,李陵说,那就让他撞死吧。那个官员终于还是没有撞死,灰溜溜的跑回家去上了请罪折子。以死明志向皇帝进谏的大臣不是没有,但绝不是这些钻进钱眼里吃的脑满肠肥的官员。
终于还是有人一声不吭的撞死了,李陵正翻看着那人留下的折子,血丝糊拉的,一颗颗字像是刀子一样,扎进李陵的心里。
折子里历数前明阉祸,摘录了顺治、康熙、雍正三帝关于限制太监权力的“祖宗之法”,甚至说出了要法治不要人治的观念,说残酷滥杀特务统治并不能根治腐败,这些话大概也是“人之将死其胆也大”吧。
年轻人啊,层出不穷不怕死的年轻人,他们思想幼稚而偏激,一言不合以死明志。他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候,用血色,写下了一段慨而慷的笔墨。正是像这个叫刘子峰的六科给事中一样人们,他们,总是能在关键的节点上给历史滚滚的车轮踹上一脚,然后改变它前进的方向。
然而,这样的人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人,于是,刘子峰为他认为的正义殉了葬,却给李陵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蠢货!”李陵怒骂着,将那份奏折撕了个粉碎扔到了地上。李陵心中恼怒,却不是为眼下的烂摊子,大不了自己再耍耍无赖。可是他又不知道为什么愤怒,那本折子上写的,全是煌煌诤言。
李陵在愤怒刘子峰的不惜命,在愤怒背后鼓噪之人的无耻嘴脸,明明是可以成为自己即将进行的改革骨干的人才啊。这个时代,有文化的不少,大多数却把老祖宗后传下来的智慧用在了蝇营狗苟争权夺利之上,睁眼看世界的人才太少。
无敌是一种寂寞,更是一种可怕的状态,中华文明在自我可见的世界里,已经无敌于天下,于是走向了故步自封的道路。格物格疯了的王阳明并没有把中华文化从走向封闭的大路上拉出来,这位中华古文明史上最后一位圣人,另辟蹊径开出来的却只是一条小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