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大陆有将近100万的内地居民,由SZ越境逃往HK,这是一部跨度长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该事件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p>
在当时的SZ,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在民谣的背后,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从1955年开始出现逃港现象起,SZ历史上总共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港潮,分别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共计百十万人次,参与者来自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p>
逃港的方式,主要有陆路、泅渡、坐船三种。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之别。</p>
泅渡通常是首选。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SZ湾,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游到HK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广东人把这种水路偷渡称为“督卒”,借用象棋术语,取其“有去无回”之义。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一到夏天,水库和河渠里便人满为患。不少孩童从小就被家人灌输,“好好练游泳,日后去HK”。偷渡者通常都带有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救生工具,还有人将许多个避孕套吹起来挂在脖子上。有些偷渡者下水之后,还一边游一边背诵语录给自己打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当时,这些物件都属于严格控制使用的物品。到后来,就连乒乓球都成了其中之一。因为有边防部队发现,甚至有人将数百个乒乓球串在一起,作为救生工具。</p>
泅渡毕竟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通常选择陆上偷渡,从梧桐山、沙头角一带,翻越边防铁丝网,粤语中戏称为“扑网”。为了躲避警犬,一些逃港者临行前会到动物园收买饲养员,找一些老虎的粪便,一边走一边撒,警犬闻到老虎的粪便气味,便不敢再追踪。</p>
而坐船偷渡,则因条件有限,比较少见。</p>
在那个年代,偷渡是公开的秘密。哪家有人偷渡成功,家人不仅不避嫌,反而会在外人面前炫耀,更有好事之徒会大摆筵席,大放鞭炮,以示庆祝。</p>
与此对应的是,当时对偷渡者的打击是异常严厉的。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HK者,都被视为“叛国投敌”,抓到就处以收容。这样一来,边防部队就成了偷渡者最大的障碍。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边防战士遇到不听命令的偷渡者可以随时开枪,许多偷渡者被打死在滩涂上和山里。此后,由于上级的严令,开枪的现象才逐渐消失。</p>
在这种风险极大的逃港风潮中,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业——“拉尸行”。在鼎盛时期,SZ活跃着200多个“拉尸佬”。上世纪70年代末,SZ蛇口海上派出所曾经规定,“拉尸佬”每埋好一具偷渡客尸体,就可以凭证明到蛇口公社领取劳务费15元。梧桐山当地有一个老人,就是当年的“拉尸佬”,他最多一天从公社领到了750元,而在他埋葬的50具尸体中,有4个是他的亲人!</p>
曾经有一个逃港者中的传奇人物,这个人先后偷渡了12次都被抓住,创下了一个记录。到第13次,边防战士看了他都脸熟,实在不好意思再抓了,就把他放了,他这才成功地逃到了香港。</p>
有一个民兵队长,他逃港的原因,更是匪夷所思。这个民兵队长在山里发现了一个从TW飘过来的气球,气球下方的篮子里,有许多食品和一件白背心。在两岸处于敌对状态的那个年代,广东一带经常发现这样的气球。这个民兵队长把食品老老实实地上交了,但他实在舍不得那件白背心,就偷偷留了下来。几天后,他穿着私留下来的白背心参加了一场篮球赛。围观的人们发现,这件白背心在被汗水浸湿之后,背上出现了“反攻大陆”的字样。结果,这个原本“根正苗红”的民兵,被打成了“美蒋特务”,受到严酷的迫害,不得不逃往HK。</p>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逃港浪潮,当地政府也曾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在逃往HK的梧桐山上,有一个叫做西坑的村子,宝安县决心在这里“展开一场殊死的争夺”,把西坑村建设成“反偷渡的红旗村”。于是村里掀起了一场学习一号首长著作的高潮。村前村后的墙壁上,刷满了大标语:“高举一号首长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田头的井水边,也插上了“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牌。一到天黑,村委就组织村民唱歌,曲目多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一号首长的书我最爱读》等。一时间,西坑村成了宝安全县乃至广东全省鼎鼎有名的“红旗”村。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把村外的荒山上都踩出了一条小路。但没多久,这个精心构筑的“社会主义教育堡垒”也倒掉了。1973年,西坑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包括当年反外逃的积极分子、民兵干部等都逃到了HK,有个生产组留下的最大的“男人”,是一个8岁的男孩!</p>
1976年,在偏远的广西藤县,有一对父子也在谋划着同样的事情。</p>
几日后,珠江的一条支流上,一个竹筏顺流而下。</p>
竹筏上一对父子正在撑篙。</p>
竹筏上的少年大概十六七岁,高高的个子,瘦骨嶙峋,他叫夏华夏。几个月前,夏华夏的母亲跳井身亡,一家人顿时没了活路。夏爹爹听说香港那边可以吃得饱穿得暖,于是将年幼的幼子夏华强寄养在亲戚家,准备带夏华夏逃去香港。</p>
“爹,爹,前面好像有个人。”</p>
“快划过去!”</p>
一个面部朝上,不知道在水中泡了多少天的瘦弱少年被夏华夏和他爹爹拖上竹筏。</p>
“爹,他还活着!”</p>
“只怕救不活了!”</p>
这个被救起的少年正是从东山古墓中逃脱的温志。</p>
那夜,灵嫣魂飞魄散,温志伤心欲绝!痛苦之余,温志发现,他中了一种毒,一种灵嫣爹爹预先悄悄在墓室中种下的、比情蛊还要厉害的巫毒!中了这种巫毒的人,会对灵嫣倍加思念,每思一次,心便痛一次,每痛一次,更甚一次,直至心碎而死!温志在墓室中陪着灵嫣的骨骸说了三天三夜的话,痛得死去活来!三天之后,温志大彻大悟,度了情劫,这才下了深井。深井越往下,越是冰冷刺骨,待下到百十米,温志就被冻得失去了意识,直接落进了深井下面的地下寒流中!这之后,在定魂珠的作用下,温志一直处于假死状态。先是地下寒流将温志带入地下暗河,再是地下暗河将温志带入珠江支流,七天七夜后,刚巧被夏华夏父子遇到!</p>
温志被救起来的时候,除了时有时无的心跳,其本已没有了生命特征。</p>
“阿华,找个好地方把他埋了吧。”夏爹爹吩咐。</p>
“爹!咱不还带着一颗续命丸吗?”</p>
“别瞎说!”夏爹爹呵斥道。</p>
夏家祖上,从开族谱起,就传下来三颗续命丸。据说这续命丸不仅可以包治百病,更能延年益寿。因这续命丸非常珍贵,夏家祖上不曾轻易使用。后来,有一位祖先得了肺咳,眼看就要见阎王,情急之下便吞了一颗。这位祖先服下之后,立刻呕出黑血几碗,病自然痊愈了,后来更是活到了百岁高龄。又过了百年,有一位祖先贪图享乐,娶了三位妾室,本来这位祖先正当壮年,却打起了续命丸的主意,谁知他一服下,便七孔流血,一命呜呼了。唯一剩下的这一颗,没人再敢以身实验,一直传到夏爹爹手上。</p>
“爹,这次咱还不知道能不能有活路,假如能救人一命,也算做了一件大善事。娘一生行善,她要在这里,肯定不会见死不救的!”</p>
夏爹爹本也是个善良老实之人,见儿子这么说,便不再固执。</p>
温志服下夏家祖传的最后一颗续命丸之后,脸上一会青,一会红,一会黑,一会三种颜色同现,没多久就吐出一堆黏糊糊的黑痰,连那颗定魂珠也吐了出来,吐完之后,就悠悠地活了。</p>
30年前,就是这样,夏华夏和温志偶遇了。温志了结了一段爱情,开始了一段友情。</p>
夏华夏的爹爹带着夏华夏和半路救起的温志,从广西藤县老家,一路辗转反侧,终于抵达了深圳,并加入到了逃港的大军中。</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