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作为读书人的刘文风也曾幻想过,自己会在战场的刺激下有感而发,绣口一吐便吟出一首属于自己,并且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没想到他还真吐了,还是在开战第一天。
可惜他吐出来的不是千古名篇,而是上午吃进去的所有早餐。
书里金戈铁马的战场浪漫在这里一点儿也没有,有的只有残肢断骸,血肉横飞,以及剩下的惨叫哀嚎,哭喊尖叫。
一幕幕的血腥场面不断刺激着刘文风的神经,开战仅仅一刻钟,他便吐的浑身无力,退到后方营帐休息去了。
之后的几天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开始的时候他还幻想着自己可以克服,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在战场上变得云淡风轻,笑看樯橹灰飞烟灭。
然而结果却让刘文风失望至极。
那些血腥不仅没有被他克服,反而还渐渐成为了他心中的梦魇,无时无刻都折磨着他的神经,让他连睡觉都开始有些畏惧了。
终于,七日之后,刘文风彻底放弃了抵抗的打算。
他开始放松心态,除了攻关日的战役他会上去待个一两刻钟,方便写写战况急报外,其他时间便和这里彻底绝缘,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和他彻底无关似的。
“嗯,本来和我也没什么关系!都监?身为都监怎么了?陛下自己都不想取胜,他还巴不得武陵王一败涂地,最好是全军覆没呢,一个小小的都监又能左右什么……”这样想着的刘文风终于安慰了自己,回去后帐喝酒去了。
于此同时,此间战场东北方向一千里的地方,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矛盾积累,燕成王四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也终于到达的顶点。
燕赵大地上此时似是铺满了火药,只要一点点的火星,这里便会瞬间爆炸,将一切都归于虚无。
安逸了十多年,已变成垂垂老矣的燕成王用他那最后一点的威压,将几个儿子间的矛盾短暂压下,在这些火药上铺上了一层薄膜。
然而,此时南方江宁突然过来的一道圣旨,不仅让这层薄膜失去了防护作用,反而还让其成为了火药的助燃剂。
[朕绍膺鸿绪,绥御庶邦,克念永图之安,聿求小毖之助,靡敢暇逸,迄臻治康,而今终得天眷。庶秦僭欺,漫侮天地,悖道逆理,戏弄神祗,歌颂祸殃,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今天罚降至,其内扰外强,苟图一时半地,殁为定数。庶岐即诛,普天庆之,燕成往功卓绝,国之肱骨,理当同庆。重阳日佳,携世子同来登高,随朕贺之。]
这篇陈由稼所建议起草的圣旨,前面的多半部分虽然都是废话,听与不听都没有多大影响,但后半段的一小截,却是将庙堂之上的毒辣展现的淋漓尽致。强牺  读牺
如今武陵王正与岐国姚家打的如火如荼,每日的伤亡无数。整个征西军虽说不至于伤及根本,但总归也是度日如年。
值此关键时刻,朝廷非但没有没有援补粮草的慰问之举,反而还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始了普天同庆,进一步压榨着武陵王的底线。
只要武陵王失去耐心,不再恪守所谓的忠君爱国,做出某些反叛的举动,朝廷便可以直接给予燕成王,甚至是岐国姚氏一些好处,令征西军感受一下三方夹击的灭顶之灾。
当然,武陵王选择与岐国继续死磕也完全没有关系。以刘文风和其随行部下的战报来看,姚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征西军想要以一州之粮草短时间内攻下潼关,简直比登天还难。就这样慢慢耗下去,结局早晚也是一样。
既然如此,朝廷把注意力放在燕成王身上就是了。
“携世子同来登高,随朕贺之。”
要知道燕成王之前可没有做过什么书面请封的事,之前的燕赵之地都已经习惯了将他的嫡长子当作世子,他的继承人。
但习惯归习惯,实际上只有书面上白纸黑字,经过朝廷敕封认定的,才是真正的世子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