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她的娘子。”小葱顿时急了。</p>
“胡说,你才认识天承多久,就想嫁给他。妄想!”小怜也不干了。</p>
“聂小娘子怕是脑袋不太灵光吧。”小红不客气的嘲笑道。</p>
就好像滚开的油锅里面扔进去一滴水,整个凉亭都炸开了。一时间莺莺燕燕弄得原天承头昏欲裂。</p>
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且她们还抢戏。</p>
不过这一出戏的另一个主角,那自称聂隐娘的女子却如古井一般的平静,完全不在意身边众女的嘈杂。她好像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让三女虽然很愤怒,却不敢上来纠缠她。</p>
原天承一阵懊恼。自己好死不死吹什么箫啊。若不是自己的箫声,估计也引不来这女子。</p>
眼前的聂隐娘安安静静的站着,长长的外衣像襁褓一般包裹着她,白底上面有淡淡的墨色竹叶花纹,好像一个蚕茧;从膝盖处开始露出半截红裙,裙下隐约可见白袜红鞋。细嫩的脸上没有半点的胭脂,素面朝天,青丝松松挽了一个髻子,一根木质的发钗斜插着,看起来超凡脱俗,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p>
“聂隐娘?”原天承突然想起这名字熟悉啊。但是一时不知道是谁,连忙让小强搜索。片刻后,原天承吓出一身冷汗。</p>
这是个名人呀。唐朝的传奇故事里面有著名的几个人物,聂隐娘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据记载,聂隐娘应该是唐德宗年间的人物,也就是三十多年后才会出现,现在这个人不应该存在呀。难道是同名的人?但是又不像。</p>
在有关聂隐娘的记载里,她挑夫婿就是极为古怪。有一天,一个磨镜子的少年路过她家门前,她指着这小伙子说:“这个人是我丈夫。”于是她爹就赶紧把小伙子请进门,给聂隐娘完婚了。</p>
要是按这段记载来看,刚才那一句天外飞仙一样的话,倒是很符合聂隐娘的身份。可是即使她真的是聂隐娘,自己也不会磨镜子呀。磨豆腐到会!</p>
难道这一世,也有一个聂隐娘,或者说干脆就是史籍记载的错误。这种情况倒也常见。信史,或者说可以确定的历史事件,是要有多方旁证,指向一个真相,才能称为确实可信。聂隐娘只存在于传奇故事里面,如果时间记载有误,或者说作者故意改变时间,倒也不是没可能。</p>
可是不管如何,自己真不会磨镜子呀。如果自己穿越进来这段历史,而后世又根据自己的故事书写这段历史,那么也就是说,自己很可能以后变成一个会磨镜子的少年?显然这可能性太小了。</p>
一时原天承脑袋乱作一团。</p>
但是小葱小怜可不管他脑袋里面怎么样,一起过来拉住他的手质问。</p>
小葱生长在这个时代,自然接受这个时代的规矩。男人有本事了,三妻四妾太正常了,那样才是光大门楣,传宗接代。可是呢,她即使心理接受以后可能有别的女人来分她的宠爱,却希望稍微晚点再来。因为小葱想自己先生出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这样自己正妻的位置,嫡长子的位置,那就都稳稳的了。</p>
自从来到京师之后,居移气养移体,她又聪明能干,而且在原天承每晚一针的滋润下,很快从肉体到气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风姿绰约。</p>
小怜其实看在眼里,隔一段时间就感觉到小葱提升了一层,不过她只以为是因为小葱每晚都叫来叫去的原因。有爱情滋润,自然变美了。所以她更加渴望赶紧嫁过去。自己本身的底子就比小葱要强,如果再加上天承的爱抚,那么……</p>
她真没想到主要的功劳是原天承那每晚的一针。</p>
小葱和原天承待的时间越久,就越觉得自己丈夫好像一座大山,自己只是一棵小树,妄想独占这座大山是不可能的。她觉得能做原天承的正妻已经是上天对自己的照顾了,所以她不排斥小怜。可是今天只是一个重阳登高,都莫名其妙的随便就蹦出一个女人,说自己丈夫是她丈夫,这让小葱根本无法接受。</p>
小怜更不能接受了。本来她就埋怨天道不公,如果是自己先遇到天承,那他早就是自己的丈夫了。现在做妾已经是退而求其次了,可竟然还有别的女人想插自己前面,是可忍孰不可忍。排队也得在自己身后。</p>
这边乱作一团,只吵得原天承头大如斗,终于指着前面说道:“你们看,哪有人啊,哪有什么女人啊,你们都看花眼啦。”</p>
三女赶紧转头去看,果然那女人站立处什么都没有了。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好像自己真的眼花了一样。</p>
三女互相看了看,都看到对方眼里的疑惑。</p>
难道三人一起做梦了不成?</p>
“好啦好啦,反正没人啦,咱们吃好喝好,来尝尝我的手艺。都快过来。”</p>
大唐这个时空,真让人又爱又恨呀。</p>
重阳节之后,就是寒衣节了。只看这节气名字,就会浑身瑟瑟,冷啊。原天承很怀疑自己是不是能适应这时空的冬天。又没有暖气,又没有空调,而且现在还没棉花,所以也就没有棉被,棉衣,虽然大唐这么多人年年过冬,也没什么大问题,可是人家毕竟是这时空的土著,自己这外来户是不是能适应,真难说了。</p>
原天承决定还是要搞一些基建项目。他的计划说大不大,就是弄个后世的暖气和卫生间出来。说小呢,也不小,大唐也没暖气片也没抽水马桶和瓷砖。一切都要自己亲手制造出来。</p>
在梳理过一番技术流程后,原天承发现这套东西要比造纸简单的多。因为设计卫生纸厂,实际是以后世的完善工艺为基础,各种优化组合,实际除了动力来源比较环保之外,其余的和后世相差不大,所以在一个农业时代仿真出工业时代的产品,真是难度系数百分之一千。</p>
瓷器就不同了。唐诗宋词,世界闻名。所以这个“词”是古已有之。当然,这个“词”不是那个“瓷”,可实际上“宋瓷”一点不比“宋词”差。</p>
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定、哥。可都是在农业时代就闻名于世了。既然古人能做,那么现在提前让宋瓷出现,问题不大。唯一有点问题的就是抽水马桶。马桶的庞大体积和古怪的内部孔道,靠手艺人的双手可是捏不出来的,这得用范具。不过总而言之大体可行。</p>
要做瓷器,先要有瓷窑。搭建瓷窑就需要用耐火砖,方石英做的耐火砖是最适合瓷窑的。</p>
有了瓷窑,还要有高岭土。这是制作瓷器的主料。如果是原天承单身穿越到这个时空,那他踏遍青山人衰老也找不齐,估计白发苍苍了还拄着拐棍在勘探呢。不过现在就不用那么悲剧了,小强的地图里面有他需要的全部资料,在长安附近的山里,就有他需要的两样主料,而且几乎就在地表,开采不难。</p>
烧窑是个手艺活,目前歌舞团里面还没这样的人才。原天承想起前阵子造工厂认识的一个匠人,叫魏阳,人也憨厚,手艺也不错。于是高薪把他雇了过来。</p>
原天承在造纸厂圈地的时候就规划到了后面的发展,新建的窑厂就挨着造纸厂建造。</p>
接着又找来团里的欧冶,这人曾经做过军队里面的铁匠,打铁很有一手,造纸厂的机械制造他也全程参与过,正好再建立一个铁匠铺。</p>
有钱有人,趁着天气还算暖和,立刻开工。</p>
瓷器的前身就是陶器,孔夫子时代,就有陶器,但是没瓷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瓷器渐渐出现了。</p>
大唐这个时期,已经有了许多许多的瓷器,可是在原天承看来,这些瓷器和后世的瓷器完全是两个概念。</p>
首先它不够白。这时候的瓷器分两大类,也就是两个著名的瓷窑出品。南青北白。南青越窑,以青瓷为主;北白邢窑,以白瓷为主。邢窑类银,越窑类玉。可是东西市上的白瓷,看起来都带着一层土黄色,雾蒙蒙的不透亮。</p>
其次,现在的瓷器因为没有原天承熟悉的造型。其实这很简单,毕竟本时空饮食内容都不同后世。内容决定形式,没有炒菜,没有原时空的各种需求,自然就没有后世大家习惯的盘子碟子。可是在原天承的小天地内,的确是需要那些漂亮的盆盆罐罐,碟碟碗碗。</p>
即使造型不同可以接受,可是这色彩原天承真没法赞美。实际上包括著名的宋瓷,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历史意义,除了一些特殊的单个瓷器,论细腻度根本没有办法和工业时代的瓷器相比。从质地,釉面,形状等等方面,工业产品完败手工艺品。</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