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多好办事,人少好吃饭。可实际上,后一句是正确的。人越少越好弄饭菜,但是人多了未必能把事情办好。</p>
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最终也没有形成决定性意见。</p>
原天承忍不住走出了帐幕。快入夜了,高原上的风比京城硬多了,不知家里的娘子可好。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期间回去看过两次玉环,偷偷看过一次小葱,只是没让她发现。</p>
“司马,在想家吗?”不知什么时候李晟走了过来。</p>
没想到李晟还是个心思细腻的人。</p>
“有点,”原天承说道:“李将军成家了没有?”</p>
“良器还未成家。”他悠悠的说道:“若是这次能打下南诏,那某就可以寻个世家女子成亲了。”</p>
原天承听明白了。李晟李良器,是要先立业后成家。南诏拿下之后,他这左卫大将军就坐实在了,然后才能求得名门淑女。</p>
“李将军认为南诏好打吗?”</p>
“若是没有吐蕃相助,南诏不过土鸡瓦狗尔。”</p>
看来李晟很看不起阿诗玛的族人。不过原天承也觉得南诏的兵马完全不是李晟的对手。他见过南诏士兵,和李晟的士兵比起来,整小一号。</p>
南诏兵马在原天承看来,顶多算是民兵预备役,和李晟统帅的正规野战军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p>
“那吐蕃怎么样?”</p>
“吐蕃兵强马壮,比南诏强的多了。”</p>
“若是让你去打吐蕃呢?”</p>
“这是圣人的意思吗?”李晟有点奇怪。王洛卿从来没有透漏过打吐蕃的意思。如果要打吐蕃,也不能先送公主和亲啊。</p>
虽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之后,吐蕃和大唐的战争依然继续着,但是也没有在当年,刚成亲就开打呀。</p>
如果要打吐蕃,自己这一万人可就不够看的了。</p>
“不是。李将军,这是我的意思。”原天承那天在战场上看到过李晟,他知道李晟明白自己的本事。</p>
“原司马,为什么要打吐蕃?”李晟很不解。虽然吐蕃和大唐征战不断,就前些日子还在南诏打败了剑南道兵马,但是自己这一路兵马是去打南诏的。从人数和装备来说,都不适合跟吐蕃开战。</p>
“良器,你在军中这么久,和吐蕃也打过多次交道了吧?”</p>
“是的。”李晟回忆着说道:“之前跟随王忠嗣节度,曾经打过吐谷浑。那是某第一次上阵,射杀了吐谷浑的大将慕容野。吐谷浑是吐蕃外围,已然算是强劲对手,若是打吐蕃本部,更是难上加难。”</p>
“按将军看法呢?”</p>
“本部一万人马绝不可能是吐蕃的对手。”李晟平静的说。不胆怯也不逞英雄。</p>
原天承当然知道这点。一万人马去打吐蕃,如果能成的话,李隆基早这样干了。</p>
他有自己的计划,只是现在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落实,也就不跟李晟讲了。</p>
今日只是打个预防针,让李晟心理有个准备。</p>
南诏他肯定是不会去打的。这不是因为阿诗玛的原因,而是打南诏不论对他自己,还是对大唐,都没有半点利益。</p>
南诏这地方,在后世就是云南一小块,到二十一世界也只是发展了旅游业,根本没什么轻重工业,打下这地方有什么用呢?</p>
李隆基要的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兵马,可打南诏并不能磨练这支兵马。要想真正成为百战精兵,就需要跟强手过招。</p>
在历史上,吐蕃和大唐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p>
原天承需要打乱吐蕃。</p>
做一件事情,总有目的。原天承在这一世最根本的目标是创造出时间穿梭机器,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工业化。总不能在农业时代玩核能吧。只有工业时代才可能。</p>
现在他发现本时空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他已经悟了一点点的“道”,可是原天承的根本目标没有变。还是要穿梭时间和空间。</p>
即使抛开他自己的目的不提,客观的说,这个大唐已经走到了顶点,再向下一直是下坡路。而且不只是大唐在走下坡路,实际上接下来的宋元明清,是一路向下,毫无底线可言。</p>
到了“我大清”,已经连“人”都不做了,当时贩卖中国人到美国,都不叫工人,叫“猪仔”。</p>
纵观整个历史,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中国人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时候。原天承研究过历史,有自己的看法。</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