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组建的5支船队,先不管有多少能存活,先说下,可以有多少艘飞船,这些飞船需要怎样的技术储备,需要多长时间造得出来,每艘飞船可以运送多少人?这些细节问题我们还是要先想到。”负责交通与行星际管制的副秘书长山中盛兴望着罗彼得,问道。
看了看山中盛兴面前的座牌,罗彼得答道:“山中副秘书长,您提的几个问题其实我们都有考虑,现在我就一一解答。另外,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您才能回答,等会我会说到。”罗彼得虽然并不习惯于和这些“政治家”说话,但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也必须要尽量表现出尊敬的语气。“以目前我们人类掌握的飞船发动机技术,世代生态循环系统技术,以及维持一个超微型世代生态循环系统所需要的空间来计算,我们可以设计制造一种装备重核聚变发动机,最大航速百分之一光速的飞船,船身包括生活区、生态循环系统、食物淡水储存区、生命胚胎等文明种子储存区、武器储存区、燃料储存区等等,全长最好可以达到5000米左右,直径800米的雪茄型飞船,每艘飞船,包括诸位的家人在内,大概可以装载1万人,只有这样,飞船才可能撑过将近千年的无补给远航……”
罗彼得把足以支撑蛙跳计划的逃亡飞船的速度、动力、内部主要结构、自转重力系统、循环生命系统、抗辐射系统、防御系统,等等,都一一的详细解说了一遍。“……只要我们可以建造出这样一批远航飞船,即使最终活下来的只有几万人,那也将是我们全人类的希望!”
几万人?众人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全世界共有130亿人啊!
这些万中挑一的逃亡者,幸存者,如何选择?在场9位正副秘书长都不由得琢磨起来。这可是需要一个拿得出手,能够说服大多数人的计划才行。否则,谁也不会答应,仅仅只有少数人才有逃亡机会。若当真如此,恐怕即使是拖,也会把那些原本有机会搭乘飞船逃亡,为人类文明保留火种的极少部分人,拖延下来的。
面对绝顶之灾,稍一不慎,就会出现人心涣散、互拖后腿,最后大家一起困死太阳系的黑暗结局。
人类,从来都不是一个足够理性的群体。
理性与否这一点,显然不是罗彼得这样的科学家关注的重点,他只关注计划本身。
诸人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神情。
侯石云并没有立即提问,略微沉吟之后,向山中盛兴问出了一个众人关注的问题:“山中君,你是飞船制造专家,对目前我们的相关技术及材料储备应该最清楚。罗彼得说的这种拥有世代生态系统的百分之一光速飞船,目前我们并没有。你预估一下,我们多长时间内可以制造得出这种飞船,可以造多少艘,以5000米的长度计算,每艘最大可以承载多少人,全部制造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即使作为飞船设计专家的山中盛兴,毕竟远离设计制造一线太久,也一时之间难以回答。当即,他打开桌上面前的个人笔记本,联线相关人员,调用各种数据立即计算。众人也不便打扰他,悄声讨论相关事宜。
大约一小时后,山中盛兴满头大汗的抬起头来,顺便将数据及飞船模型投影了出来:“秘书长阁下,各位久等了,结合刚才罗彼得的说明,我们已经测算出来,也已经有了飞船基础模型,大家请看投影。建造这种层级的飞船,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往我们基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再加上飞船所需材料的设计,以及加快研发我们目前仅有理论,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百分之一光速发动机技术,以及把世代生态循环系统集成在这个飞船空间之内的设计,不计造价而只从物质与技术层面考虑,我们大概需要13年时间才能制造出原型飞船,再用剩下7年全速制造,最多可以造出50艘这种世代飞船,每艘世代飞船长5000米、直径800米,装备重核发动机、世代生态循环系统,每艘飞船需要设置重核燃料及其他备用能源仓库、循环生态及粮农生产储存区、其他设备生产储存区、生活区。在长达千年的不间断逃亡飞行中,基本不会有补给的可能,毕竟随时还要防止高级文明的追杀,因此,前两类区域能源区、生态区需要占用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空间,其他生产区约需2%的空间,生活区最多只占飞船的8%。如此一来,每艘飞船人口承载量就在27.4万至68.6万人之间。50艘飞船分成5组朝5个方向逃亡,当然,我们都知道,其中五分之四都只能听天由命了。”
仅仅只有50艘?那么说,即使最大计算,人类最后的幸存者也将只剩下3430万人?其中的40艘飞船作为诱饵,保守估计,则整个人类文明130亿人,最后只能有10艘飞船343万人得以幸存,成为人类文明的火种。
尽管已经有了预想,所有人还是被这个回答所震惊。
但是,这已是唯一的办法。
“那么,就取最大值吧,每艘飞船68.6万人。毕竟,能多跑一个是一个。”对侯石云的这个说法,无人提出异议。
“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下,一旦实行这个表面上只有3000余万人能搭载世代飞船逃亡的蛙跳计划2.0版,应该以何种方式选择登船人员?”
侯石云把最大的一个难题抛了出来。
“首先,我们应该感谢射手空间站的全体人员,包括罗彼得、闻二博两位,以及逝去的哈罗德教授四人,是他们发现了人类即将遭遇的最大危机,用生命验证了这一危机,我提议,他们都应该是我们全人类的英雄,他们的三代以内直系旁系家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直接登船的资格。而且,是登上主力船队……”弗兰茨直接提议道。
“确实,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更需要全人类精诚合作,众志成城,树立英雄典范,凝聚人心,既是宣传,也是政治,是完全有必要的。”侯石云点了点头。他很清楚,至少20年内,人类真正的最大危机,恐怕并非即将到来的打击,而是内部分裂,一盘散沙。
失去了凝聚力,失去了人心,那么,人类文明,就真的全完了。
无论是从个人家庭,还是从全人类角度考虑,侯石云都认为团结一致非常必要。
“我算什么英雄,那个外星不明物体撞过来的时候,我和闻老师刚好在站外作业……”罗彼得从未想过有一天“英雄”一词居然会落到自己头上,想想都有些滑稽,也有些意外。毕竟,过去的岁月,他唯一持久的兴趣,就只有宇宙学,只有科学研究,甚至连从自己的研究中获得什么赞誉,这样人之常情的想法都没产生过。当然,也可能是他还太年轻,涉世未深。
一旁的闻二博也一边紧张的搓着手,一边讷讷的反复“啥子英雄哟……”虽说他的脸皮不知道比罗彼得这个“学生仔”厚了多少,平常对罗彼得照顾有加,既由于罗彼得在太空站最年轻、每次看到他都是一口一个“闻老师”,不像站内其他老教授,或者以前来站内轮换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仔们,称呼他都是“闻师傅”、最多就是个“闻工”,这让技术工人出身的他多少有些长脸。另一方面,也在于他看出哈德曼教授对罗彼得的器重。以本性来说,闻二博和普通世故圆滑的大众并无差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