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之后便是唐宗宋祖,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630年,击败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光辉闪耀五千年啊,但实际上呢,对历史研究过的人都知道这位皇帝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光彩,他最大的错误是篡改历史,危害巨大。终李世民一生,都担心日后史家如何评论「玄武门之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虽史书记载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但已引来种种推想并举证,认为李世民曾修改两书。过去,起居注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所有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这样人们看到的历史也不断的失真。
还有他的位置怎么来的,弑兄囚父了解一下。从此开始李唐皇室的内乱、自相残杀几乎代代有,玄武门残杀之后,长沙王、高阳公主之乱,安乐公主之乱,韦氏之乱,太平公主之乱等.最惨的要数武则天时任用的酷吏,尽诛李唐皇室。现在的李姓中,来自唐朝皇室的极少,除了武则天以及朱温对李唐皇室的屠杀,更有皇室自己人的相互残杀。
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差点杀了魏征,唐太宗开始走下坡路。贞观后期,唐太宗不再能很好地纳谏,逐渐抛弃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他甚至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战争和徭役频繁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
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败笔,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错误。
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作茧自缚,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此有关,单就“杯酒释兵权”所开的一代风气而言,其后果就真的是很严重。
仔细想想,“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与整个武将集团的一场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为博弈双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无本生利,不付代价。很显然,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武将集团所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权”,而这“兵权”当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换来的则是皇帝赵匡胤金口许诺与赏赐的奢侈与享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