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有些绝对了,但确实是大部分时候的现状,今日巴清来此虽然不算是直接的利益,但其目的肯定也是希望交好扶苏,用什么来交好呢,当然是钱财了,这也算一场间接交易。
“老身见过殿下。”巴清行礼后说道。
巴清的相貌自称老身还是挺违和的,但是考虑到巴清的年纪,也就正常了,三十五岁在这年代可不算小。
巴清起身行礼,巴清带来的两位年轻女子也跟着连忙行礼作揖到:“民女见过殿下。”
两位年轻女子的自称跟巴清不一样,两位年轻女子自称民女,而巴清可以自称老身除了巴清的年龄之外,就是巴清身有爵位的缘故了。
秦朝采用的是奖励军功制,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给了平民百姓一个往上攀爬的机会,在这个阶级森严的时代,秦朝的奖励军功制也是秦朝能够一统六国的
秦朝的军功等级分为二十个爵位,从低到高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正常来讲军功是需要杀敌求胜才能够获得的,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甲士就是穿戴盔甲的士兵,这样的士兵一般都是精兵。)一个首级,就可以从平民百姓升到一级爵位(公士)、赏赐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当然战场上现砍敌人首级是不现实的,所以一般都是砍掉敌人的左侧耳朵带上,如果是一些攻坚战连砍掉敌人耳朵的时间都没有也不需要担心,秦朝军队内都是配有专门的计数人员,专门统计战功这方面的事情,并且战场上冒领、顶替他人战功的做法都是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白起将军要什么要将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的原因,当时的秦国所采用的就是奖励军功制,若是白起将军不坑杀这四十万的赵降卒,凑不够手下士兵的首级,怕是会动摇军心,产生暴乱。
说了这么多,按理说在秦朝想要获得爵位一定是要上战场杀敌的,巴清一个女子自然不可能上战场杀敌,那巴清身上的爵位如此得来?
就要说到还是秦朝一统六国前的一个国策了,行军打仗粮食是重中之重,可粮食不一定时时都是充足的,当时的秦军就会到所在的地方去征粮,粮食在乱世就是命根子呀,活命的东西,平民百姓自己都不多,如何会轻易送给秦军,于是各地的大户成了秦军主要征粮的目标。
秦朝在荒年和战时会实行一个内粟拜爵的制度,专门针对这些大户的。什么叫内粟拜爵,就是你出粮食给秦军,就可以获得爵位的奖励,当然不是出多少都给,最少千石粮就给提供粮食大户一个爵位,也就是内粟拜爵,说白了就是用钱买官,只是战乱时钱财有价,粮食无价,所以直接捐钱无用。
并且内粟拜爵这个制度也有上限的,这个上限就是内粟拜爵所得爵位不会超过大夫,也就是说你捐再多的粮食也顶天是个不更的爵位,并不会影响危害到军爵制度的根基,巴清身上的爵位就是通过内粟拜爵来的,并且巴清捐到了不更爵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