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审问了高君宇,方少云虽没有想好如何利用高君宇将什么假消息传递到元方误导他们,但从他口中知道了元的动态及元方知道方家谷那些事后,对他制定今后的发展计划帮助不小。
从高君宇口中方少云知道元方对方家谷所知极为有限,因为高君宇是他们的消息来源之一,通过询问他知道方家谷什么就可以估计出元掌握方家谷什么。这方面亏得赛李逵那事教训制定了保密条列,对各种外出人员又经常进行保密教育,主要秘密又在谷内少外人接触不到,这才使元得不到什么消息。
从高君宇处获悉忽必烈不会此时发大军来围剿方家谷,这与自己分析一致让方少云更加放心。现在护卫队已经召集与整编完成,而水军造船基地建成,战船正在陆续下水,水军也在正式战船上开始训练。
秋收已近,而干部培训班也很快结业,第二次政改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只等秋收结束就开始。不过在第二次政改前方少云还有件事要做----处理宋的官员。
如何处理宋的官员让方少云有些纠结,按他的心愿应该将这些人都审查一下,贪赃枉法者至少把钱退赔出来,若是故意入人罪的反坐。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因为大多数人或自己或亲友邻里只受官吏欺压而难见官员清廉。方家人就因官绅勾结差点儿弄得家破人亡,因而对官员恨的人多,不主张过激者也不是他们对官员有好感,而是比较持重。
对待宋的官员方家谷头面人物意见有点分歧,但有一人大家意见最为统一,这人就是孙县尉。在不愿放过孙县尉上大家意见当然比较统一,具体处分上有激烈而欲将之枪决,也有几个认为判个十年八年劳改也差不多了。
对这些意见方少云只能叹气,他们有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政说话很随意。现在是什么时候,以后世观念来看此时应该是民族茅盾大于个人私怨之时。杀几个土豪劣绅是地方上的小事,杀了这些官员算不算造反没什么,但与宋的关系肯定是完全决裂了。
虽说是方家谷抗元但不会助宋皇室,但与宋可能的合作也不可能绝对排除,这杀一个孙县尉很容易,带来可能的大损失就有点犯不着。
再说孙县尉欲加害方家谷但他没有得逞,按刑法也是未遂犯不会死刑。另外杀不杀今后还大有机会,暂时放他一马又如何。方少云心里虽然有点情感与理智交战,但他这些年常考虑大局来谋求自己发展,因而大局观强又更加理智。
经过这段时间考虑想到一个孙县尉的仇算得上什么,后世抗日统一战线时亲人血债也放在一边,现在情形虽不能相提并论但也有点相同之处,还是先放了再说。
方少云想通得失利弊,这事不是紧急需当机立断,所以在开军政联席会议上才将这事提出来。他说:''''杀一个孙县尉容易但现在是宋元大战,国仇家恨,现在是民族仇大,家仇要放一放。''''
''''我们夺了六县之地建立抗元基地为什么?那是我们需要人口与资源,没有人口与资源我们只是无根之木这理说得通,也理直气壮。你宋朝官员没有能力,我们同样是华夏人面对元军铁蹄官府不作为,我们自己干有什么错处。夺六县之地不是我们反宋,而是宋官府保不了我们,但我们杀了他们的官员这事就有点变味。''''
''''现在团结一致共同抗元是大局,虽然宋官府帮不了忙,但激怒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因他们的封锁会断我们外购物资的通路。而孙县尉之类人从现在开始弃恶从善我们放他们一马又如何,若是继续为非作歹难道后面没有清算的机会。''''
方少云将道理一说透众人才息了处罚宋官员的念头,那些之前不大好开口的人如郑卫、唐人杰、谢学仁等听了此话更加佩服他肚量大气魄大有前途。如何处理宋官员虽意见统一了,可释放时机方少云比较慎重,因六县之地局势已经完全掌握,他才决定该将他们一起放了了事。
放人应该事也要说说清楚,不管宋朝官府信不信与认不认,这话说了总比不说好不是。但这番话是释放善意不必剑拔弩张,大可慢慢叙述,因此方少云决定搞个说明会加压惊宴再加欢送宴。
其实这些官员早被带来方家谷最早的泥草屋安置,他们共二十多个官员加家眷之类共计近二百人住了十个泥草屋,这些天粮食与蔬菜肉食按人头送到各处,所以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之前也不差多少,就是失去自由不能随意走动。
既然要释放善意说服人方少云这天下午带领二十多个官员在各处先参观一下。然后才是带众人上了那艘水泥船,宴席就摆在船上,而此时秋高气爽湖面凉风习习,泛舟湖中饮酒赋诗也是可以,况只是便宴。
方少云带这些官员参观了土楼与城堡等,等众人上了船后才对这些情绪稍安的官员介绍说:他们现在住正是方家人刚到来时建造的泥草屋,之后为抗元才建造了土楼与城堡。这些东西防御很有用,整个方家谷区都是如此建筑,所以方家谷区元军攻进来容易想占领难。
至于现在方家谷区为何要扩展出去是因为方家谷区人口太少,地域狭小,因此才将城堡建筑到了六县之地并召集了许多青壮组织了一万多人的护卫队。等这支护卫队训练成后三五万元军进来别想占了好处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