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之事叶允升一心降了,手下之人一忿不能仍任原职,二担心遭到清算,但就算如此也没一个人敢提出来守城决一死战。他们听说火枪厉害,护卫队前后灭杀不少元军那里敢说这个硬气话。
虽有人心里想这样投降好处远比投向元军差了几倍,但真让他们现在投元也不愿,孤家寡人投降元军好处更不会多。元军也不是开善堂的,自己这些人空身去人家凭什么重用啊!
有叶允升作主水民这边只费了一百多颗子弹荆门已基本上到手了,而石城那边此时却正枪炮声与喊杀声交杂着。水民带部队是沿江岸而行一路布置城堡与信号台建设,而水根的二旅及教导营一部是乘船顺水而下的。
因乘船顺流而下速度快所以水民他们先行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二人其实差不多的。到达目的地水根率部上岸本想逼城下寨,不料前面部队走到距城五百米准备在预定位置立下营地,侦特连按习惯向前侦察时突然几支长枪般的箭支飞来,让猝不及防的侦特连吓了一跳外还造成了一死三伤的损失。
受此打击侦特连只能先后退报告,水根一听真是愤怒,看来是专欺我是软柿子啊!护卫队自成立以来大小数战唯自己未发一枪反被元军死伤四人,只是此时一切准备工作未完成,再说方少云一直告诫将不可因怒而兴兵只好暂时压下怒气。
再一想学到的知识心想对方有几架床弩,五百米距离立寨不保险,下令后退五百米再立营地。见护卫队后退乃是几架床弩建功,城墙上的元军一阵欢呼将水根气得牙根痒痒,但他不会感情用事,一转身带头离开了。
这几架床弩其实是缴获自宋军,作为武器在这时代它有如王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挡住它的进攻。只是它太笨重造价太高外,射速才是它最大的缺憾。除了射速太慢还有它的威力虽大但人的眼力有限,不可能如后世狙击枪一样对远处点目标进行狙击。有这几样缺憾的床弩,用来守城其实是大而无当的武器,即使能杀些人对守城战影响不大。
床弩于守城战作用不大其实可以用作运载工具,比如襄阳之战将炸药包送到回回大炮附近炸毁它,比如攻城战中将炸药包送到城墙上。方少云还考虑过将之装到船上炸敌船。为此他试验过提高射速效果仍然不理想,后来还发现它既笨重还受天气影响,还不如火炮好用才放弃研究。
换一般军队对城墙上有几张床弩根本不在乎,一小时才射几次又不大准的武器真不算得上什么。攻城战本来就是人尸填沟加充当台阶攻上去的,死在床弩下与其他人一样都是牺牲品,不需要分得很清楚,只要攻上城墙才是真的。
对其他军队而言几架床弩不算大威胁,不然宋凭床弩也不会输这么惨。只是护卫队一直极少伤亡,如今没开战便一死三伤让水根既心痛又愤怒,但他决不会冒着床弩进攻的。向来只有护卫队远程虐人,那有别人用远程武器肆意横行的。
为此他在立营地时召开的连长以上例行的战前干部会议上,让大家讨论此战这问题该怎么办。经过讨论确定了立观察哨观察并校准炮弹落点,次是用火炮在五百米外用炮弹砸毁床弩及堡楼然后再进攻城墙。
这些个办法是眼下唯一最可行的,不毁了床弩与堡楼攻城会添不少伤亡,用侦特连夜袭因元军肯定会加强防守乃是冒险之举。没有火炮或许可用抛石机抛石砸或抛炸药包炸等办法,现成有火炮当然更不必考虑其它方法。
虽然准备用火炮开路,夜里侦特连仍然是出动摸了一次城。这次行动不是夜袭,而是探查地形及有无陷阱及护城河的确实情形,及上城墙探查一下有无变化及实地量一下长度等。这些之前虽来侦察过,但只是概略性的侦察,而现在要更精确的情报,再则过去了一段时间有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侦特连的士兵这次的夜行衣不再是纯黑色的,而是黑、深灰、淡灰、褐灰不规则的混杂,服式也改成类似长披风只是多些带子系着,而他们的匍匐动作也是完全伏地的慢动作。经这一改由侦察兵在夜里实地试验效果好几倍,这是第一次实战中使用。
用风灯挑起照明看起来比灯笼防风而且节省费用,实际上都是差强人意的办法。后世一只最小的家用白炽灯也有二十五烛光,也就是说等于二十五支蜡烛的亮度。虽然这烛光是个标准单位,实际上灯笼用的蜡烛比较大一些,风灯亮度也超过一烛光。但如此空旷的地方稀朗朗几只风灯能照见多远、多清楚呢?
另一个是灯罩内被烟雾熏黑、外有灰尘粘附随着时间在加剧。灯的底座又遮蔽了一大块地方,挂得越高灯下黑影越大。这还是正常情况,遇风大虽不会灭火苗摇曳,灯又晃荡,看出去外面一切都在活动,光怪陆离有些眼花缭乱而骇人。
凌晨时分人最懈怠,风灯照明也越发模糊,几个侦特连士兵徒手爬上城墙察看一下又走了。而瞌睡难耐的哨兵虽然多,他们的长官虽不时出来责骂打罚也无济于事,基本上听到脚步声才会振作一下,卖力地向外张望着看几眼。其实他们此时虽向外望着,眼睛却没有焦点,散漫的眼光加不经意的状态除非有人大模大样站城墙下,不然极难发现异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