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年才过,接到王邑派人传来的命令,夏启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立马赶往往安邑。
安邑,夏朝的都城,中国最早的繁华都市之一。
一种福至心灵的了然。
自己收握这大夏龙雀刀,而且有一个和夏国开国皇帝相同的名字,恰巧自己手中有一块龙纹玉佩,这么多的巧合,可就不在是巧合,难道自己还真是老天选择过来复兴大夏的人。胡思乱想的他,觉得真的很有可能。
作为一个王孙后代的名声可以帮自己很大的忙哟!
反正夏启一路之上已经在筹划,设计自己的身世。
这快马加鞭大半日就到安邑,也不找驿站投宿,夏启径直往卫家而去,这卫家兄弟对自己不错,自己自然要登门拜访,顺便打探一番这王邑召唤自己来安邑的目的。
世家门第却非一般,这卫家可比自己的司盐都尉府官邸还要大。仅仅是吃惊一下,却不是不能让人接受,故宫都见识过的人,这也就是勉勉强强算是富贵人家。
听夏启来访,卫家兄弟大开中门,亲自出门迎接。
这规格可就算是大了;
不过好歹自己也是堂堂都尉,比二千担的高官了,他卫家热情接待又何尝不可,至少现在的大家还算是合作的伙伴。加之自己与卫仲道的同门之谊。
人家对自己如此热情接待,夏启当然不能失了礼数。
见过二位兄长,启在这里有礼了。
卫仲道与夏启相处几日,对他了解却是很深,微微一笑,还了一礼。也不说话,看着自家兄长与夏启的表演。
卫凯,字伯儒,少时便以书法闻名,谓其善古文、篆、隶及草书。后世认为“卫觊草体微瘦”,“然此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是此宗的“祖师”,甚至认为“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对卫觊书法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据说卫觊这个人了解很多很多的典故,为天下效仿的榜样。
幸好自己一肚子的故事典故。能够忽悠住蔡邕,自然同样可以对付得了他。
与人交往,谈论,最忌讳没有共同话题。见两人聊的很是愉快,卫仲道感慨,自己这个师弟,却是非一般人,还真是能文能武,虽口才不利,可这学的东西还真是博杂。用他自己说的话就是多多益善,不求甚解。
这天寒地冻的,我们还是进屋再聊可好。卫仲道开口笑着说道。
卫凯一脸尴尬,“承德贤弟勿怪,为兄失礼了,请进屋在叙话。”
原来这卫凯对这个盐政改革很是赞同,加上一番交谈更觉得夏启与自己也算是志趣相投。食盐国营专卖这也是他为官魏国时所施行的政策之一。
如今夏启提前将这一举措试行开来,各种手段让那自己也是大开眼界,原来自己以前所想还有很多敌方未尽全功劳的。这二人对着河东盐政改革的方方面面仔细探讨,各抒己见,让一旁的卫仲道显得多余,苦笑不止。好好的河东第一才子,沦为捧场座上宾。见二人谈到安邑城中情况,卫仲道终于插上话来,“承德贤弟前来,想是要打听王太守招你前来的原因。”
正是,况且这讨董会盟之期已定,也不知王太守是如何想法?
这会盟之事,已有定夺,王太守将亲领大军前往,只是对到什么人,带多少兵力前往,还有待商榷。
还请兄长助我,在太守身前美言,我河东司盐府愿一同前往。夏启起身拱手请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