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林冲手下亲卫算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的好汉。可遇到这武力高达104的冉闵,可就不够看了;冉闵大喝一声杀入人群,左钩右矛,冲杀入无人之境。
“一、二……”
每杀一人,居然还大喊着数字。
城中骑军见他们得手,按照事先安排,领兵校尉呼啸着杀奔而出,见到自己援军赶来,冉闵更是凶悍。
“三十五、三十六……”
短短时间死伤落马的亲军便有四十余人;
主将被抓,生死不知,城中大军又马上赶来,林冲手下却也无计可施,纷纷避让着冉闵这个人形凶器,往后退去。
见敌人终于退去,还未入城的裴潜心中大喜,将昏死的林冲让人送进城去,自己又却又转身跟着出击的骑军追去。
冉闵汇合了手下骑士,长矛高举,杀敌!
千余骑兵随着他朝着大军杀去。
裴潜紧跟在后,与身边几人皆是大喊,“投降不杀。”
同为河东人,裴潜也不愿意这些河东青壮男儿,无缘无故的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这兵败如山倒,没了主将的压制,一触即溃;听裴潜跟来,冉闵正好将这招揽俘虏之事留给他办,自己带着骑兵追赶溃逃之人。
一众河东兵却也干脆,见这河东官府中人前来招降,直接就丢掉手中兵器,投降了。
冉闵追出数里,几乎将这王邑派来的先锋军一网打尽,这才回转。这裴潜已将这降卒安置妥当,分匹押送回城,心中却是惊喜,这小小的大阳县令却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难怪先前自家主公在自己出兵之际特地叮嘱说,让自己有事多请教裴潜,原来这人早就在主公哪儿挂上号的,指不定那日便高升了。这裴氏可是最早跟随自己主公之人,自己往后还得与之打好关系,世家之人却是不容小觑。
“恭喜,冉将军,这一战成名。”
裴潜见冉闵赶回来,笑着恭喜道;
“这可全靠裴大人智计无双,胆识过人,不然哪能有如此轻松,论功劳却裴大人功劳更大。”这首战告捷,极小代价就击败王邑先锋大军5000人,对他们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自然值得二人高兴;
这边王邑回军受阻,先锋大军全军覆灭,连刘辩派来支援的大将林冲也被人生擒活捉,忙止住前进的队伍,满心的担忧,听了逃回来的溃兵报告的消息,心中不由得大恨裴潜,痛骂闻喜裴家;又是吃惊河东什么时候有了冉闵这号猛将,居然连林冲都不是其对手。
这大阳不破,自己大军如何敢往安邑而去;
自己的信使已出去多时,这支持自己的各地的县令,世家怎么半点消息都无,自己这才离开安邑多久,难道夏启这个小子就把大家都收服了。总之一切表现,都透着不安。
卫固肯定已经不可靠了,卫家之人多半都是向夏启靠拢的,当日董卓派人接手河东之时,卫固、范先为首的河东世家众人一力阻扰,不让自己离任,今日却又是这河东世家之人来阻挡自己回安邑,成败都在世家;
王邑暗自打定主意,等自己从掌河东大权,必要这些首鼠两端的世家众人好看,让他们后悔今日之决定,尤其是卫家和裴家,他暗暗发誓。
这边王邑正焦头烂额,却不知这天下可出了件天大的事;
关东联军各诸侯在接受册封与拒绝之间摇摆不定,瞻前顾后之时,却发生了让各怀鬼胎的联盟彻底土崩瓦解之事。
袁术不满袁绍被册封为渤海王,四处扬言说:“袁氏四世三公,享誉海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封王赐爵,实至名归。然袁绍乃是庶出之子,何德何能称王道孤?”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袁氏自己人的口水战后,愤怒的袁术召集部将,自称呼“大圣武德淮南王”,并夜袭了豫州刺史孔伷营寨,将其斩杀,然后劫掠了关东联军囤积的粮食,向南回了他的汝南老巢,让关东诸侯们顿时傻眼。这无粮还如何打仗,大家的粮食仅够维持十数日,正好给了众人一个回军的接口,在大骂袁术的同时,各路诸侯冠冕堂皇的离去回自己的老巢。此时兖州刺史刘岱已退回兖州,加冕鲁王,这关东联军算是彻底的瓦解。
见大势已去,刘辩也只得连夜拔营退兵,返回江东。等到消息的孔融直接交出了手中的太守印绶,及本部人马,随着刘辩赶往江东拥立其登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