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纷乱,群雄并起!
东西两帝的对峙,谣言四起,免不了的兵戎,腥风血雨。
经过年余征战的夏启,算是略有“武功”不过这“文治”可就差强人意了。
不间断的战争,让入不敷出的河东一郡之地却是难以承受,这王邑经营河东落下的财富可是已被夏启挥霍一空,一众河东世家手中还握着河东侯府打出的借粮的借条,听朱升对这事的汇报,夏启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个河东侯,一地之主,空有了一些响亮的名头,却早欠下一身债务,自己这么劳心劳力,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河东、上党、西河
自己也算是手握三郡,再加上大半个太原郡,谁能想象到,居然是个穷光蛋。夏启唯有在心中苦笑;对自己这些债主,夏启却也没赖账的打算,这可事关自己的声望,半分都不能轻视。
这与鲜卑的战争还得继续,这粮食还得继续去借,已经将运城的数年的盐税拿出来作为抵押,自己现在还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
向洛阳伸手要粮。
未曾发生董卓迁都,火烧洛阳,今日的洛阳城中可是囤积了整个大汉天下的财富,加上才抄没了董卓一党的身家,杨彪、杨素父子手中掌握可谓惊人。
李儒的提议虽然被蔡邕为首一众文士所抵制驳斥,可这法子却也深埋在夏启的心中。
“你杨家吃肉,如何不能让自己河东喝一点汤,况且自己的大军可是为了汉家的荣耀,在雁门与鲜卑联军大战,由你洛阳出粮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李儒也是点到即止,以自己董卓残余的身份,虽已投靠河东侯,可河东侯麾下的这群世家中人可对自己并不待见,只是碍着河东侯的强势,这才没对自己做出一些出格之事,他不得不小心翼翼。
不过这洛阳朝廷,确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群迂腐的老夫子们,居然将河东这么重要的战略要点,置之不理,不管不顾。新的当权者上位,却不来示好,难道他们真以为河东侯夏启年岁小,构不成危险,还是以为就仗着河东这一群世家中人,凭借蔡邕在夏启心中的地位,便肯定河东一地不会反对洛阳,反对杨彪杨素父子。
若是如此,那这群人就实在是太小看了河东侯,以他李儒对人性的了解,在自己与河东侯得短短数日交往中,这位年少早慧的河东侯对大汉朝廷可没什么好感,谈不上任何的忠心,从他全盘接手纳降,黄巾残余黑山军,白波军,但算青壮,也不少于百万,更是胆大妄为的接受黄巾圣女的效忠,这完全就是不将洛阳朝廷放在心上。
内迁异族,并赐姓收其忠心。
只要他想,随时可武装了近百万的大军,这天下可没几人能是其对手。
你洛阳既然不将河东侯不放在眼中,自找死路,那自己可就不能袖手旁观,这顺水推舟之事干起来可轻松得很。一来也算是为岳飞大人报仇,二来也让这天下知道自己李儒还活着,还能在这天下争霸战中施展手段。
“洛阳朝廷不日定会发兵攻打长安,这长安城中仍有西凉大军十数万,若是君侯愿意,儒可与将军招降一二。”
仅仅李儒一人在这河东侯麾下为官,倒是孤木难支,无人为自己帮衬,唱独角戏可没什么前途,李儒不得不想着为自己寻找几熟人前来为伍。日后相互扶持,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智。
李儒愿意出面,想必心中定然有几分把握,夏启心中将西凉剩下的之名之人,一一想来,吕布已投了杨素,这剩下之人中,最出名的不外乎便是郭汜,樊稠,张济,张绣、贾诩,李肃五人。
不知文优与贾诩贾文和关系如何?吾能否请其来河东相助?
贾诩!李儒心中顿时升起一丝不爽利。莫非这贾诩生来便是来抢自己风头的;
当年身为董卓第一军师,但被贾诩凭借着一招分封之计死死的盖过了风头,如今河东侯问起,想来这这贾诩也是喜爱不已。
不瞒君侯,贾文和乃不可多得的大才,少时并不出名,阎忠便言,贾诩有张良、陈平的英奇才略。贾诩此人很会审时度势,揣摩人心,极善明哲保身,非能轻易出策,君侯想要招他,却是很难。
很难也得试一试,这种整个华夏氏中历朝历代公认的聪明人,一旦错过,后果非同凡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