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
大将军夏启回来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城中。
本蠢蠢欲动的反对势力,顿时就安静了下来。开玩笑,与夏启一同回来的,可还有冉闵领着的数万大军。
岳飞被夏启击退,曹操也接受了朝廷的封赏退兵而去。剩下囤聚长安的杨氏,根本就闹腾不了。
这杨素手下人马,乃是被的派去攻打长安的洛阳大军,军人可很多都土生土长的洛阳人,这如今家中父老皆生活在洛阳城中,谁又能愿意去洛阳与‘自己人’为敌。
杨氏一门,吕布家人,皇甫嵩族人,可是被夏启一网打尽,如今安然奉养在洛阳城中,他们也不得不顾及家人的安危。一时间长安军中拒战的声音高涨。
大将军府
如今算是人人满为患。
夏启之下,文武分列左右。
文以房玄龄为首位,紧接接着是长孙无忌、李儒、李善长,王守仁、陈群这次也随着夏启入了洛阳,赫然在座。
武将这边,冉闵当之无愧的居为首位,张宪、童渊、李彦、王彦章、裴元庆裴行俨兄弟、慕容垂、可谓是人才济济。
“这段时间,辛苦多亏了有无忌、文优坐镇洛阳,让吾出征在外无后顾之忧。”夏启拱手对着二人称赞道。
忙起身,口称“不敢当大将军之言,一切皆是靠着大将军的威名行事”。
不得不说,李儒在这洛阳城中的雷霆手段却是恰如其分,让这顽固份子不敢轻取妄动。
李儒是何人,曾经董卓的智囊,对付洛阳这帮子保皇派,有的是手段。便是长孙无忌自举才识也不等不甘拜下风。
一人用强,一人怀柔。没有武力的支撑,不管是杨氏余孽,朝中清流,皇室外戚,皆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洛阳城中,各行其是,总算是成功的安定了下来。
吾欲行九品中正取仕之策,不知诸位觉得可行否?
能招揽陈群与颍川诸人的关键便是这个“九品中正制”,自己可不能食言,要知道在这汉末,“主择臣,臣亦择主”一个德行不好人,大家可都是敬而远之。
九品中正制,在明白了大概之后,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们一面极力赞叹陈群的年轻有智,另一面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这‘九品中正制’的前景的看好。
见文官这边的一致赞同,夏启微笑着看向陈群,二人目光交接,会心一笑。至于武将一方,夏启大家对这改革‘取士’之事不热心了,很是理解,武将升迁自成一体,在夏启麾下想要他们升官唯一的途径便是服从命令,多立战功;与他们关系其实不大。
况且这具体的执行最后也只有落在文官身上。有了大家的支持,实现‘九品中正’取士便算是成了一大半。
改革,势在必行;
“既然诸位也赞同,那这试行起来,就得大家多多费心了。”
“吾欲奏请设立大中正一职,掌管天下人物评鉴,不知诸位以为何人可为这大中正之职?”
“郑玄郑康成可为之!”
这大中正之职可非同小可,关乎为国取士关键,关乎夏启入洛阳的第一大政策的落实情况,天下人都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可得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前来给自己把这关把好了。
郑康成,肯定是一个好人选,这位东汉末年的著名经学大师,他可是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他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