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把玩着千娇百媚的美娇娘,心中却又想着迎娶另外一位美人的感觉,却是让人心中感慨。
虽然,夏启从不承认前世的自己是一位屌丝,可与如今这身居高位相比起来,权高位重,白手起家的高富帅,却是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前世种种,入过往云烟。
这只是入乡随俗而已们,夏启想来,心中早没了负罪之感。
高位者,须得博爱。
夏启与蔡琰的婚事,即便蔡邕心中很不愿意,却拦不住自己宝贝女儿的情根深种;
以夏启的年纪,获得如此高的成就,算得上是第一等的东床快婿,可在蔡邕看来,正是夏启这渐渐滋生的野心,最终会让自己宝贝女儿遭受磨难,以她的平素这般质朴娴静的心,实在是无法招架所面对的风险。
在他心目之中,河东卫仲道才是女儿的良配。
‘儿孙自有儿孙福’,蔡邕却也无法拒绝关门弟子的求亲,只因为
夏启与蔡琰二人的两情相悦、情比金坚,天下人认可的金童玉女,天作之合;
若他蔡邕拒婚,女儿或许将遗憾终生;与其抱憾,还不如遂了心意。至少自己这位关门弟子,各方面却是很优秀,对自己也很是尊敬。最主要是他确实对自己女儿很好。
只要他矢志不渝,女儿的幸福却也能够保证。
“文姬,你即将嫁做人妇,承德麾下可很多人盯着你的表现,身为主母,往后性子可就得收敛了,在不得由着心情,为人处世得多想多思,日后可能留在你身边的时间会很少,这后院的安宁可都得靠你了。汝可要切记为父的叮嘱!”
“这往后不是还有父亲大人帮着女儿吗?”
蔡邕苦笑着看着蔡琰,“傻琰儿,等你嫁入大将军府,就知道什么叫做一人侯门深似海,阴谋诡计不是你不想就不会碰上的,很多事让人是防不胜防,为父也是力不从心。”
“不过我的宝贝女儿这般聪明,会把这新角色做好的!”蔡邕强忍着心中不舍,勉强笑着。
……
这一边蔡邕事无巨细的给女儿交代着婚后的生活,洛阳城可就紧急的忙碌了起来;随叫这婚事定的这样的急,距离婚期也就一月不到。
夏启心中,这婚礼规格可不能低,这可是他夏启取正妻,取得而还是当代大儒蔡琰的掌上明珠。这轰动的场面定然要超过江东刘辨的婚礼。
郎才女貌,不知羡煞天下多少人!
可夏启心中清楚,至少此刻的刘辨会暴跳如雷。
身为大儒弟子和大儒的女婿,这身份的转变,获得的好处可不可同日而语;
晨曦的光辉洒向大地,早起的鸟儿在欢快的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洛阳在夏启大军入驻之后,有了难道平静。
报纸已然深入了洛阳百姓的生活,作为轰动天下的大事,夏启的婚事关注率随着日前的临近,让洛阳居民茶余饭后,多了很多谈资。
伴随着众人的祝福,也算见识到了得民心的好处;与董卓、杨素想比,可见夏启的亲民政策确实洛阳人很是欢迎。
万人空巷,夏启的迎亲队伍总算赶了回来。
天下知名的佳人,如何不让洛阳居民想要一睹为快。
想要取得大儒蔡邕的女儿,这婚礼的仪制可丝毫马虎不得。
‘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三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完全按照着周礼的规章来操办。
以房玄龄为首的儒家士子们,对操持这一婚礼却是热情高涨。
行婚是在旁晚,还未从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之中缓过气来,夏启又不得不在仆妇们的操持下,带上新郎的各种饰物。身为河东侯爷,当朝大将军,夏启的穿着自然又要高人一等,在房玄龄眼里,巴不得让他以皇帝的规格来办这次婚礼。
不过这种事也仅能想一想。若是真这么干,估计蔡邕立马悔婚,而作为自己得主婚人郑玄,也将拂袖而去。
郑玄,这位蔡邕的多年好友,经学大师也抵不住老友蔡邕的三番四次请求。作为夏启与蔡琰的行婚见证人。不得不说,这岳父大人对夏启帮助,是立竿见影。郑玄心中也清楚自己一旦到入了洛阳,有些事情就身不由己,
不过本来心中就不排斥夏启在洛阳建太学,大力兴办官学,这等弘扬儒家文化的好事,对于郑玄而来,自然乐得鼓励。自己任太学祭酒又何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