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余晖渲染半边天际,橘红交融,相映生辉。
古家府邸,最深处的院内,一个白衣少年,步伐紧凑,在场地不小的院内,修行武技。
他,步子时而缓慢,如寿龟匍匐;步子又时而仓猝,似骏马疾驰。
迈动挪移步伐时,少年抬起右拳,暗中蓄力,神情认真,好像眼下正和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交手。
他臂膀缓慢推动,步伐灵动多变,角度刁钻的打出一记响拳。
如此反复,不知多少次。
待到日落西山,月盘初显,少年方才停下。
额头渗出的汗珠粘住几根发丝,少年微微喘息,脸色苍白。
“这三绝技,真是相辅相成。”少年正是古鸢,此时他不由衷地感叹道。
奇书中第二奇术,三绝技,由一拳,一步,一遐想,组成。
一拳则是古鸢在练习中,打出缓慢的一拳,武技名为破军诀,就一招。
与其说是一种武技,倒不如说是一种发力方式更为贴切。
破军诀简单粗暴,秉承‘一力降十会’的理念。讲究将全身气力,聚集到一处,卯足了劲儿打出骇人一击!
这种理念,让古鸢联想到拳击中的重拳。
拳击是一项考验整体力量的对抗性运动。
重拳杀伤力固然强大,可出拳速度因为需要腿部蹬地,扭腰转胯的必要因素,来集中力量。
所以,不比其他拳种干脆利落。
拳击手在打出重拳时,因为重拳的速度迟缓,或自己为打出重拳时,腿部和腰胯的下意识连锁反应,令对方事先察觉到自己的打算,从而提前格挡或躲开。
导致重拳落空,给对方制造了一次完美的攻击空当。
为此,步伐的重要性就显露出来。
一步则是弥补破军诀出招速度缓慢的缺陷,名为游间步,是一门轻功。
步伐忽快忽慢,且灵动多变,不能以常理度之,全凭武者心意。
一拳,一步相辅相成,二者甚是简单,十分易学。
而一遐想,则是幻想对敌。
在练习游间步和破军诀时,脑海的潜意识幻想自己正在和劲敌交手,来以此磨炼,精进武技。
天色已晚,古鸢回到屋内。
内院的数间屋子里,只有他和宫本二人居住。
如今宫本未归,自己身边的佣人也都打发开,这里只有他一人,修炼武技倒也方便。
挑起烛火,古鸢卸下白衣内的负重铁甲。
寻常武者修炼武技,往往会融于内气,来更好的适应武技招式,路数。
可古鸢剑走偏锋,修炼武技也好,轻功也罢,不仅不运内气,反而身负百余斤铁甲,提高难度。
虽说,这种修行方式事半功倍,不过,极少数人会使用此法。
皆因弊端太大,伤身。
卸掉铁甲,整齐的摆放在角落处。
古鸢后知后觉的感到腿脚酸痛,精壮的肌肉上,满是佩戴铁甲时间过长,而留下的血色痕印。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鸢搬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激励自己。
想在这个武侠世界中,纵情肆意,必先练就一身硬本领,作为实现野心的基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