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柏身为中军大将之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能明白眼前这伙儿倭寇出现在这里,所代表的含义。
大周拥有如此广袤的海岸线,却只有定海、镇海、望海、顾海这四个卫所,就是因为大周并没有官方管理海上贸易的衙门。
可以理解为,大周是实施海禁的国家。
当然,大周的海禁,并不像明清时期的海禁那般严苛到“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的地步,但也是不允许民间海外贸易的。大周建国数百年来,朝贡体系是海外诸国与大周之间唯一的合法交易渠道。
朝贡的管理权掌握在礼部手中,所以定海、镇海、望海、顾海四个卫所的作用,也仅限于清缴近海的海盗,以及偶尔护送诸国使团在近海的安全。
自从大周南迁以来,诸国与大周的朝贡关系结束,唯一还与大周保持朝贡的吴哥王朝走得还是陆路。四大卫所便只能驱赶海盗。其实即便是大周南迁之前,四大卫所也是闲得很。
平时闲的没事儿的时候,甚至还会跟渔民一样出海打渔。因为卫所的船大,能驶得更远,所以总是能捕捞到一些稀奇的鱼。若是再巧一些,赶上那鱼的生命力比较顽强,经得住路上的折腾。便脱不了被长途跋涉送到宫里,最后进入皇帝口中的下场。
师琅把自己这两个儿子送过来,是为了让他们来这里历练、镀金的。按照大周的军制,武将的升迁基本只能依靠战功。若是没有战功,纯靠熬资历的话,要想混个六品骁骑尉的话,怎么也要向天借个三百年。即便是师柏师松这种将门之后,也要熬到四五十岁才可以。
自从五年前,大周与大梁划黄河为界之后,大周总共还剩下的四十余万军队,有三十万都驻扎在了黄河南岸。并且每年还在不断招募新军。剩下的十余万军队,除了各地戍卫营,分去几万,剩下的也都驻扎在了西南边境。至于勉强能称为“海军”的四大卫所,只有区区六千人不到。
自从“开封之盟”定下之后,大周与大梁之间战事平息,西南外族与吐蕃也没什么大的动静。整个大周能立战功的地方,就只剩下了各地戍卫营剿山匪,和四大卫所打海盗了。
虽然海盗跟山匪同样凶恶,但是去戍卫营的公子哥不计其数,甭管什么战功,都有一群人在那里嗷嗷的张着嘴等着分一口。
↑返回顶部↑